将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整理、开发、展示出来效益发挥出来

将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整理、开发、展示出来效益发挥出来

——我对宣城文化产业发展的点滴思考

郑圣辉

文化产业涉及面广,传统的、新型的业态都很多。但文化产业毕竟不能少了“文化”二字,不能没有文化元素,否则就不能算是文化产业。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富有特色,所以宣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基础和很大优势。关键是要将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出来、开发出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进而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出来,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宣城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产业之城的加快建设。

最近,学习了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阅读了《宣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宣城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等材料和《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百城行”五十多篇文章,6月中旬随市党政代表团赴池州市考察,随后又专程赴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焦作等地考察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通过学习、考察,我对上述问题有了点滴思考。

一、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力加强对特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整理

近年来,对宣城特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整理,一批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一直在进行,也有不少成果。发表在《敬亭山》杂志2008年第一期上署名“本刊特约评论员”的文章《传承宣城文化打造文化强市》,对宣城文化的概念定位、历史发展、主要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为“以敬亭山为标志的诗歌文化、以宣纸和宣笔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查济和江村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以开元寺和广教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梅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文化、以谢朓为代表的游宦文化、以云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敬亭绿雪为代表的茶文化、以徽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等13类。时任市档案局(馆)长林静同志的文章《关于宣城建设山水园林文化城市的思考》以及陈虎山同志的文章《宣城文化与文化宣城》,从不同角度对宣城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今年创刊的《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一期,刊登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阿祥先生的文章《宣城以外看宣城》,提出要用比较的视野来彰显宣城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给人很大启发。此外,还有就某个专题进行整理、介绍、研究的文章、专著,如《宣城文化世家》等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和市委宣传部联合编制的《宣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对宣城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了研究、开发、创作的明确规划。

对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从建设文化强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打造品牌。正如胡阿祥教授所说:“因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繁富的中国,无论是通都大邑还是偏乡僻壤,总能数出或多或少的人物、遗迹、故实、传说,所以关键仍在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特的内容。惟有那些既为当地乡贤、文人、百姓、政府熟知,也为外地专家学者、人民大众认可的项目,才是真正能够叫得响、站得住、传得久的文化资源或者城市品牌。”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比如池州,佛教文化、杏花村诗酒文化,是其文化品牌;比如开封,宋都古城文化是其品牌;比如,登封市,文化品牌是禅宗文化、武术文化和书院文化。再比如洛阳,古都文化、牡丹文化、龙门石窟文化是其品牌。宣城的文化资源,细数起来,也如满天的星斗,其最具全国影响和独特地位者是什么?山水诗歌文化、“文房四宝”文化应该是最具特色的品牌,特别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是国字号的名片。要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更深入的整理,对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作为今人进行文化创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二、发展文化产业,要大力打造特色文化资源展示的多种平台

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只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资源到资本再到产业,有太长太远的路要走,有太多太难的事要做,既不能停留在盲目自豪上,也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上,还不能停留在机械模仿上,而要在打造特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平台上扎扎实实创出一片天地。要让志书上记载的“传记”,让散落在民间、祖孙父子口耳相传的“传说”,让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传奇”,通过各种形式、平台展示出来,使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有“说头”,而且有“看头”、有“听头”、有“赚头”,让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了,愿意花钱进行文化消费。

第一,通过文化园区集中展示。在随市党政代表团考察池州时,我们参观了大愿文化园。依据总体规划,大愿文化园分为主景区、印象九华、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功能区。主景区的大愿文化广场的佛文化展示中心和地藏菩萨露天铜像、五通桥、牌坊、莲花净土、锡仗广场、万方摩尼虹桥飞天、八功德水,都直接或间接展示了佛教文化。可以说,大愿文化园是对佛教文化的大型集中展示。洛阳丽景门城楼的文化长廊,对中国古代100多位帝王与洛阳有关的轶事进行了展示,供游人参观。就我市来说,位于大云岭红色文化园区的新四军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的集中展示,再现了新四军在皖南的活动及皖南事变的事实,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展示。还有宣酒文化园中的博物馆,也对酒文化进行了展示。但相对于丰富的宣城文化资源来说,展示的平台还不多,不仅还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展示出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便是已经展示的,多数也只是“零敲碎打”,未成气候。要充分利用梅溪公园宝章阁、敬亭山太白楼等已有设施展示的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中国茶府茶文化博物馆、宣纸博物馆、徽雕博物馆以及新港国际城,为大力展示宣城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平台。

第二,通过节庆、会展扩大展示。节庆、会展,是展示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知名度的有利时机,增加文化元素,也是提升节庆、会展活动层次的有效途径。我市已经举办过四届“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举办过五届“宣城名优农特产品交易会”,宁国举办过四届山核桃节,宣州、广德、泾县、绩溪、旌德节也举办过蜜枣文化节、竹文化节、木梳文化节、徽菜文化节、灵芝文化节,在文化展示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要在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充实文化展示的内容,活跃文化展示的形式。既要认真总结前几届节庆活动的做法,又要借鉴洛阳牡丹文化节等外地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继续办好“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使其成为省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会展品牌。同时,积极扶持推动县市区的节庆会展活动,加强文化展示、宣传的策划,为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人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

第三,通过大型演出生动展示。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最近指出,要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文化演艺产品,鼓励省区市和重点旅游城市打造出一台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国内外游客到此必看的旅游文艺节目。在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国家级示范园区考察时,我们观看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整个演出运用大量的科技手段,制造出梦幻般的效果,把人们的记忆拉向一千多年前那个辉煌的朝代。八阙经典宋词和一幅《清明上河图》串联的画面,将精心选择的北宋印象包含进去,令人内心十分震撼。这台水上实景演出,每年二月至十月天天演出,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当地文化的生动形象展示,也大大提高了开封市的知名度。在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演出的《大河秀典》,是国内唯一、中原首部演绎华夏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大型全景旅游演艺秀,72分钟的演出浓缩华夏文明与中原文化经典,成为每一个到河南的人都乐意花钱看的文化盛典。此外,《禅宗音乐大典》、《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印象西湖》、《梦幻北部湾》、《康熙大典》等等,都通过大型实景演出,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条件、有资源,比如,对宣纸、宣笔、徽墨的制作过程和传奇故事,比如,对宣城从南齐谢朓到清初施闰章的诗歌文化,都可借鉴《大宋·东京梦华》等做法,通过穿越时空邃道的手法,进行全景式展示,请张艺谋、余秋雨等著名导演、文化大师策划、编导出大型全景演出。

第四,通过影、视剧再现展示。在嵩山文化产业园区考察时,登封市政府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们,使嵩山少年寺名气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影《少年寺》。其实,影视剧的火爆导致景点火爆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电影《庐山恋》大大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电视剧《乔家大院》使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成为旅游“热点”。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木府风云》,使观众牢牢记住了丽江这个城市。贵州省毕节市按照“拍摄一部电视剧、重建一座城、促进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奢香夫人》成为银屏热点的同时,奢香夫人纪念馆、彝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彝族文化风情街也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些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剧展示特色文化资源,能够迅速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增长点。我们宣城有这样的史实和传奇可资开发和利用。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中国可以说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在全世界也是顶级的名人。他在天宝十二年(753年)秋天到宝应元年(762年),也就是从五十三岁至六十二岁十年期间,曾七次来宣城游历,观赏江山美景,赋诗抒情,留下了八十多首千古传唱的诗篇和许多传说。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说头”。有他在安史之乱时的家国情事,有他与从弟李昭的亲情、与谢朓的仰慕之情、与汪伦和纪叟的友情。如果把这些传奇故事整理出来,创作成电影、电视剧本,搬上银屏,既反映安史之乱时唐代由盛而衰的重大主题,又再现那个时代宣城的社会经济发展,展示宣城的诗歌文化,应该是个能引人入胜、引起关注甚至引起轰动的题材,料想也会使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变成产业,不仅在产业上会有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宣城的名气,使宣城的文化旅游火爆起来。

特别应该看到的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的交通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改善并将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城市功能已经不断完善并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的服务接待设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并将不断进步,我市已经具备对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展示的条件,尤其是“文房四宝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梅溪公园、敬亭山、宛陵湖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市体育馆、大剧院、博物馆,为大型实景演出提供了“舞台”,为我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提供了平台。

三、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引领和重大项目带动并重,分步实施,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开发利用和展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甚至可以说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必须坚持整体规划引领,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宣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全面分析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基础条件,指出了存在的五个弱点,提出了四大总体目标,并提出了重点领域、“一核四带五区”的产业布局,设计了一批简称为“126工程”的重点项目。规划对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文化演艺、文化原创等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列出了文化原创工程的八个首批选题,这些选题,都是宣城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要按照这个规划,每年确定一两个选题集中精力进行创作,打造成精品。

二是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文化。最近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媒体也有许多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章。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无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文化,文化产品生产加工方式更加创新,文化内容的传播媒介更加多样、速度更加快捷、范围更加广阔,文化消费体验效果更加生动逼真。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科研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了声画版《清明上河图》,使人从虚幻中体验了真实。展示宣城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要尽可能让静的“动”起来、“活”起来。规划中的宣城敬亭山诗歌文化园,就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宣城诗歌的诗歌文化。人们期待加快对接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为促进科技与宣城文化的融合提供示范。

三是坚持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旅游中增加文化元素。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宣城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同样十分丰富。要进一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要挖掘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增加其“说头”;要把有关的文化资源放到景区景点去展示、去“说道”。要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城市的主题文化,着力打响文化旅游名片,争创文化旅游名城。

四是坚持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增强文化生产能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开发利用和展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既需要大力引进智力,也需要大力引进资本;既需要优惠政策扶持和激励,又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必须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协调合作机制。有了政策和机制的坚强保障,才能创作出文化精品,创建好文化项目,创造出文化产业效益。

(作者系宣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