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培育优质个体蜜蜂是养蜂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培育呢?

养蜂人都知道蜜蜂也会生各种疾病,蜂群一旦发病不仅会给养蜂人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存,降低蜂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饲养强群是获取养蜂经济效益的保证, 而保证强群生产力的关键却是个体蜜蜂的素质, 从生产中可以体会到, 优质蜜蜂不仅能保持强群提高生产力, 还能抗御病虫害, 因此, 培育优质个体蜜蜂是养蜂成功的关键, 这一点在养蜂实践中早已被证实。 可是, 同是蜂王产的卵为什么会羽化为优质蜂和弱质蜂呢? 这一点应该说是管理方法不同出现的差异, 应该怎样让蜂王产的卵均培育为优质蜂呢?下面谈谈我用蜂群 “ 分区” 管理法培育优质蜜蜂的几点体会。

1. 搞好蜂脾关系 (目的是调控虫蜂比例)

巢脾是蜜蜂生活的摇篮, 巢脾多少与蜜蜂生活息息相关。 近几年我将 3框蜂的春繁群调为单脾开繁的目的, 就是以虫蜂 1∶3 的哺育关系, 以多哺少, 为第一代蜂先天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吃饱、 睡好), 以确保其素质。 我这样做虽不如加强保温和奖饲的蜂群蜂王产子多, 但我开繁的目的是抓新蜂的素质而不是求快。 随着群势的发展, 我采取依次性加脾法, 不中间插和里外调脾, 让蜂王顺应自然稳步发展, 待越冬蜂更新后, 求质的蜂群比求量的蜂群发展快。

2. 摆正蜂虫关系 (目的是以虫脾调控蜂群)

春繁期越冬蜂哺育力低, 蜂王日产卵仅几百粒, 以优势蜂力哺育幼虫是正确的。 当蜂群进入增殖期, 就出现了与春繁期相反的情况, 蜂王从日产卵几百粒增到 2000 多粒, 新蜂比越冬蜂提高哺育力 3倍多, 此期必须保持蜂王日产卵 1800 粒以上,也就是蜂群要保持卵、 虫、 蛹 1∶2∶4 的比例。 如卵、 虫少封盖子多, 这说明蜂王产卵已下降, 哺育蜂找不到虫喂, 蜂群呈现 “ 分蜂热” , 这是蜂王自由产卵群常出现的情况, 不管你怎样调脾, 蜂王产卵也难达到卵、 虫、 蛹 1∶2∶4 的比例, 还出现一些混合子脾 (虫、 卵分布零散), 哺育蜂虽多, 喂给幼虫的蜂王浆却有多有少, 易出现弱质蜂。

在蜂群饲养方法上我不断探求和改进, 近几年我利用蜂群 “ 分区” 管理法实现了我的心愿, 尤其是将蜂王从巢箱调到继箱小区后, 解决了困扰养蜂多年想解决又难解决的 “ 分蜂热” 和 “ 自然分蜂”;蜂群蜜浆单产分别比相等的蜂王自由产卵群提高20%~ 50%。 既然蜂数相等为什么还会出现差距?

其原因有三:一、“ 分区” 管理群消除了 “ 分蜂热” ;二、“ 分区” 管理群去掉隔王板的阻碍;三“ 分区” 管理群保证了个体蜜蜂的素质, 因为蜂群在不同管理条件下其幼虫质量截然不同。 为什么蜂王自由产卵群易发 “ 白垩病” ? 就因部分幼虫哺乳期吃不饱吃不好, 哺育蜂照顾不周所致。 “ 分区”管理群为什么不发 “ 白垩病” ? 因为 “ 分区” 管理群的幼虫只分布在 2 张蜂脾上 (小区里是小虫脾,大区里是大虫脾), 虫脾各有适当位置, 哺育蜂便于集中喂饲, 因此, 框框幼虫鲜艳, 子脾饱满, 根本不出现什么间虫、 空心和收圈等现象 (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蜂群培育不出优质蜂, 还易发“ 白垩病”)。

我是单继箱 “ 分区” 管理, 本来 “ 分区” 管理群的蜂王在一个产卵周期 (21 天) 能产 7 张子脾,为了保证个体蜜蜂的素质, 我调控蜂王在一个产卵周期只产 6 张子脾 (90%)。 因我的 “ 分区” 管理群不是蜂支配人而是人管蜂, 可根据生产随时调整蜂群 (也就是增减子脾)。

3 .蜜粉要充足 (不是够用)

任何一种饲 养方法, 蜂群都离不开 蜜、 粉、水。因为蜜蜂幼虫和成年蜂的食物是完全不同的蜜蜂不能把花粉作为能源, 蜜蜂可以长期靠吃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生活, 而花粉对幼虫的生长和舌腺的发育是不可少的。 因为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资料表明:培育一只蜜蜂需 120mg 花粉, 刚羽化的蜜蜂直到 15~ 18 日龄以前都要吃花粉。

经观察, 凡缺粉的蜂群幼虫都干巴巴的没生气, 羽化也是弱质蜂, 这样的蜂群虽有蜂却没后劲, 还易患 “ 白垩病” 。 因此, 可以说,花粉是幼虫的保健剂、 蜜蜂的强壮剂, 是蜂群取得蜜浆高产的保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