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冠心病死亡,居然是性格惹的祸!”|探索:冠心病与A型人格的关系

有天,同事突然告假回家,事后他说父亲突发冠心病,被送入医院抢救。听闻他对老人日常的描述,我突然意识到他的父亲是个A型性格者,而易怒、易躁、易激动,正是老人突发冠心病的诱因。

今天夏老师就来跟你来聊一聊冠心病与A型人格的联系

1、强烈持久的目标动机;

2、处处追求完美的内在倾向;

3、强烈持久的追求赞誉与进步的欲望;

4、连续卷入多项事务,挑战极限压力;

5、习惯于突击完成工作;

6、经常特意地使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处于机警状态。

总结起来,A型性格集中体现两大心理行为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B型性格,其特点与A型性格完全相反。B型性格的人并不具备强烈的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也缺乏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压力的期限。

研究发现,A型性格者的注意力比B型性格者更具有抗干扰性,他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于与手头工作有关的刺激,而较少注意工作之外的边缘刺激。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事情上,但是由于对事情的长时间关注,他们会忽视边缘刺激包括忽视自己身体的不适,最终会延误对自身疾病的觉察,甚至当医生建议其适当休息以消除疲劳时,他们也可能很少照办。

因此,A型性格者因长年累月处于准备或正在工作的状态,他们的头脑也长期维持着对工作的觉醒水平,因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也常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A型行为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共招募了3524名年龄在39-59岁的中年男性雇员为被试。他们首先对被试进行深入详尽的医学检查,如血压、血清胆固醇浓度等,然后运用A型行为的结构化访谈将被试分成A型行为类型组和B型行为类型组,在此后的8年半时间里他们对被试的健康状况进行追踪。

为了解被试的A型行为,研究者常常会从时间紧迫感,高度的敌意和侵犯这三个方面来访谈被试。例如,访谈者问:“当你和别人玩游戏时,你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要赢?”同时,还特别设计了一些访谈的程序以刺激A型行为的发生。例如,访谈者会缓慢地询问:“大多数人因为工作,早上必须起得很早。像你这样的特殊情况,唔……什么时间……唔……通常地……唔……你在……唔……唔……唔……什么时间起床?”

如果对方是一个A型行为类型的人,早就迫不及待地打断访谈者的话并说出答案了。结构化访谈的过程将被录音或录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分。

在最初的医学检查中,研究者就发现,A型行为组有80名被试患有冠心病,而B型行为组有33名被试患有冠心病。在此后的8年半时间里,A型行为组患冠心病人数上升至178名,B型行为组患冠心病人数上升至79名。而通过统计方法排除年龄、吸烟、血压、血清、胆固醇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后,这个比例仍然没有改变,这说明A型行为是冠心病发病的较强的预测因素。

因此,在行为干预这一领域中,研究者也积极地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个体的A型行为进行预防矫正,从而降低其患冠心病的风险。

1. 针对“匆忙症”的自我训练

①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习惯,每天定时记录自己的匆忙事例,并检查出现匆忙的原因,每周小结一次,以便找出克服匆忙事例的方法。

②听人谈话时,应该学会保持安静,不要打断他人说话。

③放弃同时思考多种问题或从事多种动作,要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当他系鞋带时也只是想着“打结”而已。

④当你去理发或其他需要等待的地方时,带上几本书或杂志,这样你可以看书消磨等待的时间,而不至于焦躁不安。

⑤如果发现你前面的行人或自行车、汽车的速度太慢时,要迫使自己不要去超过它。因此,在行为干预这一领域中,研究者也积极地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个体的A型行为进行预防矫正,从而降低其患冠心病的风险。

2.移情训练

A型性格的人不能总是把自己投入工作中,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一些活动时间。多让自己静下来,平时可通过写书法、养花、钓鱼这种需要耐心投入的活动来培养自己平心静气的性格。也就是说A型性格的人在焦虑时可暂时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的方面,以抑制冲动。

写在最后:

“A型性格”的员工一般是“工作狂”型的员工,他们有远大的抱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喜欢主动迎接挑战和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往往在生理或心理出现问题时,这种性格类型的人不会放下工作主动求医,而是一直死撑,这也就导致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所以A型性格的人,最需要锻炼自己的耐性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与“A型性格”相对的则是“非A型性格”:在工作中没那么强势,比较温和,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非A型性格”员工在工作反应能力等方面可能不如“A型性格”员工那么强,对工作的狂热程度也没有“A型性格”那么高,但由于不过分强调自己,因而更有团队合作精神。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成为“非A型”员工。“在后工业时代,工作让人像火箭一样疲于奔命,身体应对已经超负荷,很多人便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停一停自己的脚步,进入一种积极的慢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是创造无限财富,而是更看重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国华.(2008).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2、乔文达,张瑶.(1997).生活事件,C 型行为,交感张力,免疫力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与哲学,18(10),555-557.

作者 | 暮   夏

编辑 | 侯欣宇

策划 | 吴乐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