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培养王安忆

《王安忆研究资料》出版,里面收了茹志鹃一篇文章:《从王安忆说起》。文章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却没有发表过,是今年王安忆从母亲的遗稿中发现,交给我的。

  文章主要是回答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培养王安忆的?”母亲是作家,女儿又成了作家,人们好奇,提这样的问题,也很自然。

  “于是我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重重复复地说明:我有三个孩子,假如我能够培养作家的话,我就要培养三个,而事实上老大是一个教师,一个较好的语文教师;老三是个售票员,是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可见王安忆并不是我所能培养得出来的。”

  看怎么理解“培养”这个词。其实还是有培养。茹志鹃特意说到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教育上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除了给他们吃饱、穿暖之外,还给了他们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认为这在目前盛行'实惠’价值观的时候,提一提是必要的。给孩子一些感情上的、文学上的熏陶。孩子们还小的时候,背过一些唐诗宋词,先是背,然后让他们懂一些诗里的意境。这千万别误会是让他们死背书本,我曾在深夜里,听见过邻居叱责、威逼孩子做功课的声音,只听大人的怒骂,甚至动手打,却听不见孩子一点声音,连饮泣的声音都听不见。这样'关心’孩子的功课,其效果不知怎么样。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人、孩子都十分疲劳,一看见做功课,都认为是一件苦事,一件恐怖无比的事。”

  二是对写作才能的发现。王安忆刚过了16岁的生日就去淮北插队,母亲除了每月寄10元钱给她吃饭之外,便是一星期写两封长信,“她也给我两封信,信里写了她的劳作,生活,环境,农村里的小姐妹,老大爷老大娘,写他们对自己的爱惜,也写他们发生的纠纷。我发现她写的这些平常的生活情景,生动,亲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人看了就难忘。她写的有些事,我直到现在也还记得。比如她们下工回家以后,农村生活的寂寞、刻板,一旦听见井边有人吵架,于是在挑水的丢下水桶,在切菜的丢下菜刀,纷纷赶出去看,结果,人家不吵了,大家就叹了一口气,不无遗憾地又纷纷回到屋里做饭。有一年的春天,她写信来说:乡亲说燕子不来做窝,这家人一定是恶人,要倒霉的,而她住的那屋子,梁上还是空的。过了几天她来信报告说:今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看见梁上有燕子来做窝了。她写了一些小事,但从这些琐琐碎碎的事里,我了解到她的生活,她的思想感情,甚至她的形象,都能透过纸感觉到。”

  三是不管。王安忆在北京文讲所学习时,曾把她写的《幻影》寄回来给母亲看。“我就写了长长的一封回信,详尽地提了意见。”王安忆的父亲却说,“你不要管她,让她自己去摸索,去走路。”这话给茹志鹃一个提醒:“我提这些意见为什么呢?无非是要她照自己的意见写,要把她纳入自己思路的轨道上来进行创作。这篇如此,以后呢?篇篇如此吗?这有利吗?这对我对她不都是一件苦差,一件累极的事?想到这里,我便立即又追了一封信去,收回前信的意见,要她照自己的想法写。从这时开始,我基本不看她的初稿。弄到后来,连她已经发表、或者已经得奖的作品都来不及看了。忠实的读者倒还是她的爸爸。”

  “回想起来,'不去管她,让她自己去探索,去走路。’这恐怕和王安忆在创作上较快形成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有点关系。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我如果有点作用的话,这恐怕要算一功。”

  茹志鹃谈到的这几点,对应着王安忆成长的不同阶段。

教育是生命的相互成全

张家港互成学吧,教育的另一种选择

(0)

相关推荐

  • 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意见要永远一致

    -1- 记得刚毕业时,常去一位同事家串门. 他们家有一个男孩,正上小学,顽皮而任性,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那种.而他们两口子,过日子很少有意见一致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因为一点小事陷入争吵之中. 有意思的是 ...

  • 文学课 | 茹志鹃:文学写作的要诀

    原标题:这篇三十年后才发现面世的访问记里,有作家茹志鹃文学写作的要诀 近期,香港作家.出版家潘耀明(笔名彦火)著<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了他与巴金.钱锺书.沈从 ...

  • 图说大连19:王安忆,京东文学百万大奖得主曾在南山做文学讲座

    2018年,王安忆再度火了文坛: 5月20日,"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在大连君悦酒店颁奖,<向西,向西,向南>获中篇小说奖: 5月31日,第二届京东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 ...

  • 现代才女(27)王安忆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 人物经历 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母亲作家茹志鹃,父亲剧作家王啸平,自幼受母亲影响很深. 1955年, ...

  • 现代作家丢失稿件的幸与不幸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 香港著名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文学活动家潘耀明的<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被誉为一不小心收藏了现代文学"半壁江山".书 ...

  • 茹志鹃《百合花》教学反思

    茹志鹃《百合花》教学反思

  • 茹志鹃《粮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文学作品阅读(16分) 粮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 ...

  • 百合花(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 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 ...

  • 读茹志鹃的《百合花》

    马岩,某中学高级教师,爱读书,偶尔写些文字. 永植于心头的百合 --读茹志鹃的<百合花> 文/马岩 小百合花呀,长在南方. 小百合花呀,开在田野上. 啊,阵阵轻风送花香, 朵朵洁白胜雪霜. ...

  • 茹志鹃《百合花》课文原文

    茹志鹃<百合花>课文原文 说明:此处收录本文,仅作学习参考之用,如有错漏之处,请在评论中指出,我们会及时更正.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 ...

  • 王安忆:我生长在一个无神论的时代,从小培养了极顽固的现实精神

    小时候,家里用过一个名叫杏茶的保姆,浙江诸暨人. 她的叫做杏茶的名字,令我很难忘. 杏和茶,都是清淡与香馨的植物,同时,杏仁和茶叶,又都有丝丝的苦味和醇醇的甜味. 她的模样还留在我心里,很素净的:齐耳 ...

  • 考研(3)王安忆、莫言 张承志(p610)

    四.小说创作之二 (一)王安忆 王安忆(1954-)是80至90年代的贯穿性作家之一.她与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都有颇为密切的关系,并写出了被认为是这些思潮的代表性作品.视野开阔,能够驾驭多种文学题材和生 ...

  • 王安忆 | 中国的影视剧为什么总是缺乏生活常识

    文:王安忆  编:木叶 现在都喜欢说"文化","文化"这概念过于伟大了,其实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点常识.很多情理都是从常识里生出来的,缺乏常识就情理不通了,也就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