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视角-拍娃党眼中的小痰盂

原创公众号:Kidsphotography

喜欢他的作品吗?回复“石头”即可查看他的个人作品集《童梦奇缘》。

我有一只标头,是一只小痰盂。

这个视角大家太熟悉了,相信很多人第一只定焦就是标定。这是一只平凡的头,平凡得让你很快就想换掉这个镜头,去追求极度的广角冲击或焦外更柔美的长焦。很不幸,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强烈要求打倒土豪分镜头)。

抛开这个头的成像素质、做工、价格等外部因素,能让我将它一直保留的,还是因为它的平凡,它记录了我们家生活的太多太多。总是喜欢在深夜里打开相册,深深的沉浸在回忆里(我是不是快要老了? T-T)。

闲话放一边,邀请大家跟随我用小痰盂的片跟我一起回忆一下自己的拍娃心路。

这张照片时至今日我都很喜欢,虽然它,糊了…,但是童童的眼神那么干净,总是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轻的撞击着我的心底。当然,如果能合上焦就更好了。小痰盂就是这样,你不能要求它在任何环境下的可靠性。

这个时候她一岁三个月,学会了翻抽屉找惊喜。那天晚上正好看到她自己爬进了房间偷偷的翻麻麻的小柜子。白色的房门没有全开,50+截副的视角给画面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索性后期加上点文字,从画面之外寻求构图的均衡。

构图一直是让我很头疼的事情,截副上的50,其实可以算中长焦段了,在室内很是有点吃力,这个时期经常出现截手截头的情况。这张如果能够取全,右手的手势表情对面部表情的补充作用无疑将是巨大的。

最终还是上了全副。我想说,同样一只小痰盂,摁在FF上,焕发出了让我惊叹的魅力。(原谅我的没有见过世面吧)画质犀利,焦外也更凑合了,缺点么…对焦依然不那么给力。这个时候童童热爱蹦蹦跳跳了,下班后拿着机器追逐她的身影让我感到了极度的满足。

很多童鞋看到这两张照片都问我,逆光补过光啦?左上角那团暖暖的光更是怎么回事?是后期的吗?都不是的,小痰盂的逆光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对大光比的场景重建能力让我相当满意。这两张都是机内JPG直出,毫无后期成分。一方面得益于机器评价测光对对焦点的加权算法的改进。另一方面,镜头和光源之间的夹角角度让夕阳更有温暖的感觉。当然,lightfactory可以模拟这种效果,可是金黄闪亮的轮廓光,这是任何软件模拟不出来的。

这张也是我很喜欢的。夕阳下童童用双手轻抚妈妈的脸庞,感谢小痰盂没有拉风箱(要知道,直射镜头的强逆光,拉不拉风箱、合不合焦是镜头硬指标之一)。这一瞬间很短暂,但是在我心里却为永恒。

这张的暖光是拉过渐变的,能看出区别吗?童童依靠在妈妈肩上的样子让我很心软。很遗憾,后期没有给片子加分,直接影响了原片的氛围,那么生硬突兀。

相当自然的视角,相比广角和长焦毫不做作。我很中意这种视角,游离于记录和氛围渲染之间,真实还稍微带点…带点画面感?哈哈……

弱光描写也是给力的。童童两岁了,我们给她订了个小蛋糕,全家挤进了一个小包间里给她唱了生日歌,妈妈替她吹了蜡烛,然后就吃了人生里的第一口巧克力蛋糕。嗯,这张吃相不大好,狼吞虎咽的,爷爷都看不下去了…

看看背景上的几个弥散圆,就知道此时的小痰盂开足了光圈。依然是阴天、雨棚下的弱光环境。这种环境下找光相当重要,一丝恰到好处的从天空漏下来的光线能够将人物从环境里有效剥离出来。当然,除了这张构图太稀烂…

同样是弱光环境,从记录的角度来说,我个人很满意这种画面。

这是大中午的顶光表现,极端大光比的表现依然让我很满意。当然,这张景深浅了些…手上的石头如果能够描写出来就好了。这个时候她两岁两个月,特别喜欢石头,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低头去踢、去寻找她认为的“好好看的石头”

妈妈逗了一下童童,她咯咯的笑开了,站在后面的爸爸对着夕阳毫不迟疑的按下了快门,这一刻也成为了我们家众多的美好瞬间之一。这样的瞬间在以后成长的日子里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你的快乐,一直是我们全家人的动力。

“拍娃党Kidsfoto”党员原创或首译,通过kidsfoto.net拍娃党时光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否则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摄影师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后关注

原创公众号:Kidsphotography

加入我们,做快乐童年的见证记录者吧

QQ讨论群:450068664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高清版本,发表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