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征文 | 王守志:十三岁参加革命的济源将军 | 作者:王占雨

坐落在河南省济源市东北部大河里大山下的西逯寨村,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甘甜的沁河水养育着世世代代朴实勤劳的村民,从小山村走出来的王守志将军让全民们引以为豪。
“抛家离乡去从军,负抢荷弹为革命。亿万人民受压迫,要把黑暗变光明。”这是王守志将军1932年参加济源红军游击队写的《从军》小诗,至今已88年了,这也是他当年走出去革命的真实写照。
王守志在村里上了三年私塾,考入离村四华里沁河岸边的济源化城寺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当时学校有一部分教书先生是地下党员,经常秘密开展活动,宣传进步思想,这对小小的王守志影响很大。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国难当头,化城寺学校组织起学生罢课,创办了抗日救亡小报。一天放学他回到家里,正碰上国民党济源县府的人在村里逼他堂叔交粮,堂叔交不起粮,与他们争执起来,县府那些人不由分说用铁链把堂叔绑了起来,堂叔奋力抗争,他也上去帮忙,爷儿俩一怒之下打了县府人员,愤怒地说:“你们不抵抗日寇,反而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真是太可恶了!”痛打县府人员这件事在村里影响很大,也传到了学校,学校压力大,王守志只好离开了学校。
济源县第一次原大寨起义失败后,地下党领导人党继新1932年3、4月间到大河里东西逯寨等村建立党的联络站和青年会。当时西逯寨村的王家祠堂是地下党活动指挥中心,在这里他们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东西逯寨参加者有一百多人。党继新发展王守志的表哥郭舜仁和进步青年任建章等为中共党员,为新的武装暴动积蓄力量。郭舜仁在大河里是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分子,经常向表弟王守志宣讲革命道理,建议他参加革命,在他因痛打国民党县府人员走投无路时接受了表哥的建议,跟随表哥参加了济源抗日游击队,从此投身到革命战争烈火中,那年他才刚满13岁。
那年9月5日,济源、沁阳两县我党地下领导人党继新、郭大佛等在两县交界的紫陵镇义庄村组织发动起义暴动,起义队伍连夜从义庄向西济源方向进军,王守志在起义队伍中担任宣传员,负责撰写张贴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地主分田地!”一路宣传让沿路老百姓都知道红军游击队是自己的队伍。
起义队伍来到济源地界东逯寨村召开了大会,解除两家地主武装,给贫穷百姓分粮钱和财产,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许多人纷纷报名参加起义队伍。9月9日又成立了豫晋边红军游击总队,郭舜仁为总队长、党继新为政治部主任、郭大佛为军事主任。看到游击队伍不断壮大,济沁两县反动当局派出大批民团围攻起义队伍,敌保安团也围攻游击总队,在济源北部山区克井激战三天三夜,起义队伍被冲垮,队员们只好分散向北山上转移隐蔽。队长郭舜仁、任建章在向山西阳城方向突围时不幸被捕。天黑时王守志与队员们走散,在大山中找不到路,就拽着荆棘从崖上跳下来,幸好挂在树藤上,划破了衣服,跌伤了小腿,鲜血直流,他忍着痛爬起来辨了辨方向,摸黑走了20多里山里小道,终于返回到西逯寨村成功脱险。
郭舜仁和任建章被捕后遭受了敌人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暴露自己身份,后来他们被押送到河南开封,第二年在开封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一个24岁,一个21岁。王守志得知表哥被害牺牲后十分难过,当时就写下小诗《怀念舜仁兄》:“舜仁头颅抛汴梁,兄的鲜血没白淌,为国捐躯育后人,英勇精神永不忘。”从此他更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决心,经常与地下党员傅翠美、郭法祥、张秀花等一起开展宣传抗日,立志干一番大事。
1936年春,王守志离开家乡北上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后来他又进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他横刀立马,出生入死,参加抗日反扫荡、百团大战、晋南战役、淮海战役、两广战役、抗美援朝、云南剿匪。在战争年代他征战沙场,多次负重伤,历任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副司令员等职,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二级红星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王守志三次回到家乡,每次回来都要和当年同伴、村干部座谈,叮嘱好好保护王家祠堂。1970年他从北京开完会回来探亲,专门在王家祠堂(村党支部办公地)召开乡亲大会,要村民搞好团结、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还对村干部说:王家祠堂过去是地下党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参加革命的摇篮,要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贡献。他离休后念念不忘家乡,每当家乡有了新变化,就高兴得睡不着。70岁时写小诗一首:“少小习武志刚强,国破家亡上战场。出生入死抗倭寇,南征北战打老蒋。沙场点兵二十载,边疆守望四十长。从心所欲不逾矩,笑看老叟两鬓霜。
2006年,王守志将军在昆明去世,享年87岁。至今,村民都十分怀念他。

作者简介:王占雨,河南济源五龙口镇西逯寨村人,曾任汤阴县农牧局副局长,1995年至2016年供职济源市坡头镇政府,先后任镇党委组织员、科教文卫办主任、综治办主任,退休后受聘于济源市医疗纠纷调委中心,从事人民调解工作。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热爱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曾发稿件300余篇,参与编写过《汤阴县志》、济源《黄河文化》《红色大河里》《济华小品》丛书,为民间文学济源民间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