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曾经感动  所以难以忘怀

因为曾经感动  所以难以忘怀

镶有几颗银牙,腰间挎着标有红十字的箱子,手里提着助产包,熬了一个通宵后,出现在晨曦中的匆匆身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她是钟四叔婆,全村人都习惯这么称呼她,就连黄毛丫头也都认得她。她的音容笑貌与这四字称呼早已深入人心,每当孩子们以稚嫩的口吻叫她四叔婆时,她开心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灿烂、像明月一样纯洁。她和蔼可亲,慈祥善良;她是吉祥的化身,她承载着全村人的祝福。

钟四叔婆是解放后政府培养的第一位接生员,是新生命降临时的忠诚卫士;她是随请随到的乡村接生员,是从没穿过白大褂的天使,她无愧于悬壶济世称号的助产士;在缺医少药的特殊年代,十几年来经她接生的孩子一拨接一拨,她是值得全磜背村人敬仰的老前辈。

钟四叔婆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勤劳朴素、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是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但她又有别于普通的农村妇女,她集农村妇女的美好品格于一身,儒家礼教中传统女性的“三从四德”,她一样不少;她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练赋予她特别的人格魅力。花样年华时,初为人妇的她笃定随夫贵贱的决心,为实现人生价值,曾经跟随丈夫漂泊异邦创业新加坡,与夫君一道同甘共苦,在奋斗中让青春更加绚丽多彩。在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马口埠”,在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发展事业,仅用十几年光景即实现家业兴、事业旺的目标,这是奇迹,是伟大的奇迹,是光宗耀祖的奇迹。她当好贤内助的角色,夫唱妇随共同打拼了十几二十年,经历丰满,见多识广,这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是她的无形资本,比有形财富更加值得自豪,村里人为之仰慕不已。

钟四叔婆的娘家在新铺镇徐溪村。遥想当年,曾经是大家闺秀的她,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中医大夫亮轩公结为夫妻,是上天的安排百年修得的福分,在传统观念中称得上门当户对的婚姻,即便嫁入山区亦义无反顾。婚后不久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长女如期降临为他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也增加了生活的压力。磜背山区毕竟是弹丸之地,村庄小人口少纵有回春之术,也不能充分发挥才干为更多患者服务,为了更好地施展才华,他们谋划着去闯荡江湖、去追逐梦想。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们夫妇痛下决心尝试涉足江湖,毅然选择背井离乡远赴新加坡,在异国他乡从事中医中药行当,发扬救死扶伤精神,让中医中药这颗璀璨明珠,在东南亚发扬光大。

都说万事开头难,一对小夫妻在他人的国度上经营中医中药这一行业,可以想象应该是难上加难。初来乍到时举目无亲,人情世故不同、语言不通,深感水土不服、举步维艰,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煎熬,只有他俩才有真切感受。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从零开始,能受天磨真铁汉,起步阶段惨淡经营。他们自始至终以诚信为本,以仁者之心、博爱之心取信于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亮轩公为患者诊病,把“望闻问切”的中医传统技艺发挥到极致,对症下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设身处地为病人之所急,以诚待人以仁心仁术赢得当地百姓的口碑;夫妻分工合作,家庭中婆婆妈妈的后勤事务由钟四叔婆料理,养育一群小儿女,应付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还得挤出时间兼职药剂员,里里外外一把手,熬更守夜是家常便饭,她努力当好母亲、妻子、女人的角色,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钟四叔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钟四叔婆虽为大家闺秀,然而,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据说仅断断续续读过二年夜校,这“人之初,性本善”的篇章,应该可以张口就来,但想要从事中药的药剂工作,这一点点知识基础仍远远不够。中药名称纷繁复杂,很多药名非常生僻,你不识它它不认你。有志者事竟成,钟四叔婆的师傅是她相敬如宾的老伴,在老伴亦师亦友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自身刻苦努力,加上天天与中药打交道,每日接触药匣子,慢慢地从生疏到熟悉,从熟悉到烂熟于心。正所谓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她是行家。

之所以说她兼职药剂员,实则内有伏笔。钟四叔婆膝下十个儿女,其中七男一女是在新加坡期间生育的。因此,她首先是全职妈妈,然后是兼职药剂员。简直难以想象,为养育八个儿女,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和全部精力,是怎么熬过来的呀!还要兼职药剂员呢!此时此刻我搜肠刮肚,似乎没有更合适的溢美之词,形容这位伟大的母亲、英雄的母亲了!

时间如流水,不觉间在新加坡度过了十几个年头。时至解放前夕,钟四叔婆夫妇又一次作出重大抉择,他们居然选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们拖家带口回到阔别了十几个年头的家乡。家乡是祖辈的埋骨之地,也许是树高万丈叶落归根的乡梓情怀的缘故?也许是惦念留在家乡的长女和亲人的因由?也许是祖国积贫积弱、华侨在异国他乡没有尊严使然?原因或许有很多条,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他们对家乡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趋利避害,他们选择打道回府服务乡亲,一旦拿定主意便笃定前行。

1947年的某一天,钟四叔婆一家子荣归故里,山旮旯里空前热闹,远亲近邻忙前忙后,乡亲们敞开温暖的怀抱欢迎游子归家。阔别近二十年了,屋后的巍巍青山依旧壮美悦目,门前的小桥流水依旧温柔可人,但多少有点“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感慨。当初与乡亲挥手作别时的两口子,到如今已繁衍至十口人的大家庭,奇迹般的成就让乡亲们刮目相看。出南洋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今朝回到唐山,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他们身上夹带些许异国风情,服饰穿着带有浓厚的热带气息,但乡音未改乡情依旧,全家十口人的家乡话依旧十分纯正。她们带回来更多的是艰苦创业的故事跟你分享,在异国他乡如何夹着尾巴做人的经历与人诉说。他们带回的行旅器物中有一件宝贝值得一提,其稀有程度让全村人引以为傲。是一架自行车,这洋玩意据说当年全蕉岭县只有两架,其中一架是“叟乐圣堂下”的传教士带来的。全县仅有的两架自行车,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相信,当年的国力薄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这自行车是亮轩公夫妇事业成就的见证,饱含着他们艰苦打拼、吃苦耐劳的荣耀。

回国后的钟四叔婆与丈夫继续他们的老本行。短暂的热闹过后,小山村回归平静,一切安顿妥当后重新启航,他们选择在三圳圩行医,同时经营一间“善济药房”,钟四叔婆则是当然的药剂员,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为三圳百姓带来福音,为十里八乡的群众解除疾病困扰的同时,也为磜背宗亲提供了许多方便。话说当年才十四五岁的振兴叔公,还在善济药房当过药童呢,那段短暂的经历,成为日后他津津乐道的美好回忆。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之后的1948年,当善济药房慢慢步入正轨时,也许是天妒英才的缘故,也许是命运之神的捉弄,亮轩公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因过度饮酒而沉疴不起。没过多久,出师未捷的他壮年离世。享天年之不足,他无奈地撇下妻儿子女、带着许多遗憾、留下无尽思念,悄悄地走了。

支撑家庭这片天空的顶梁柱倒了,仿佛天蹋下来了,一大家子的经济来源瞬间断了,一群未成年儿女的一日三餐没有着落了,没有大夫坐堂的善济药房经营不下去了,一连串的打击,每一招都是狠招,让钟四叔婆束手无策,整日以泪洗面悲痛万分。

在众宗亲的劝慰下,钟四叔婆擦干泪水挺起腰杆,想着生活还得继续,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得继续走。毕竟,钟四叔婆是经过风雨洗礼、见过世面的女强人,丰富的人生经历让她更加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天塌了她扛着,她用柔弱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带领众儿女收拾心情,重新振作。经过二、三年的艰苦奋斗,儿女逐渐长大,母子同心合力,一家人终于从生活的泥潭中走了出来,向着幸福的方向迈步启程。

转眼到了1950年的春暖花开时节,钟四叔婆经蕉岭县助产士培训机构培训结业,她众望所归成为解放后政府培养的第一位助产士,那年她刚好四十出头。山旮旯里又一次沸腾了,寨子中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据老前辈回忆说:当获悉她学成归来的那天上午,村子里激情澎湃,专门组织锣鼓队迎接她,敲锣打鼓的队伍从村口出发,一路走走停停,一直步行至“矿隆岃”等候,男男女女激情迸发,像迎接救生似的迎候钟四叔婆。由此可见,没有接生员的日子里,磜背人心里有多苦啊!每位准妈妈心里有多煎熬啊!钟四叔婆是磜背人心目中无比敬重的长辈!

钟四叔婆顶着助产士光环不辱使命。在她从事接生工作的十五六个年头中,为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为多少位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化险为夷,她以崇高的职业素养热爱这份工作,她以娴熟的技艺为母子平安保驾护航,她是所有家庭寄于厚望的活菩萨。钟四叔婆没有辜负政府的培养和乡亲的厚望,她深知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格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份工作政府既不发工资也没有丝毫补助,据钟四叔婆的小儿子裕兴叔回忆,每接生一个新生儿,按规定由主家支付接生的劳动报酬,在整个五十年代期间,接生的劳动报酬从最初的2角钱起步,乃至后来的3角钱及至再后来的5角钱,直到交班前夕的65、66年期间,辛劳费才提至2元钱;另外封脐散、消毒液之类的费用也向主家收取后如数上交。透过这几文钱的报酬,钟四叔婆的高大形象又鲜活在眼前;透过这几文钱的报酬,看到钟四叔婆的大恩大德、大爱无疆!

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医疗设施十分落后,既没有规范化的定期产检,更没有设备设施供产检时使用,盲人摸象式的产检十分考验接生员的经验和感知能力。尤其是初为人母的准妈妈,没有临盆经历,受未知因素制约,谁能确保万无一失?钟四叔婆感恩政府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戴,本着对助产工作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她凭着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素质,一次又一次地有惊无险,一次又一次地喜笑颜开。在钟四叔婆接生的十多年时间里,惊心动魄的经历肯定有不少,诸如逆产难产之类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些情况在她看来也许是家常便饭、不值一谈,但在当事人心中却念念不忘,常常逢人便说千恩万谢。据裕兴叔回忆,其中赖芹玉叔婆是感恩人群中的突出代表,每逢见到四叔婆总要重复类似的感激之词。据说当年初为人母的芹玉叔婆在其长子出生时难产,婴儿降生后已经窒息了,在场的亲人看到这种情况早已荒了神,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四叔婆却沉着冷静,她始终不离不弃地抢救,经过长达近一个时辰的抢救,终于峰回路转,当传来第一声啼哭时,亲人们禁不住喜极而泣。

钟四叔婆,她有一双神奇的手,她有一颗菩萨的心,她为母子平安保驾护航功德无量,她以柔弱的身躯扛起重于泰山的责任,她值得全磜背村人永远铭记!值得豫章堂罗氏族人为她世代讴歌!

她镶有几颗银牙,肩上挎着标有红十字的箱子、手里提着助产包、熬了一个通宵后,出现在晨曦中的匆匆身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