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箫:捉泥鳅
也利的姆妈怀婶与母亲关系较好,总喜欢上我家串门,有次端来一碗做好的泥鳅给我们尝新鲜,说是也利在水田里捉的。那泥鳅是用辣椒煸炒的,还加了蒜头,吃起来泥鳅焦嫩,辣味鲜美。我回味了好几天,却不见怀婶再送,于是便缠着也利拜师学艺。
也利比我大两岁,那时村子里的孩子多,且都是只与同龄人玩耍,平常她也是把我当成小屁孩不予理睬的,经不住我的死磨硬泡,看在我母亲的面子上,在我承诺给她提竹篓情况下,才勉强答应带着我去。
三伏天的太阳晒得地皮发烫,村边的水塘边,几头黄牛伏卧在柳树荫下“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还不时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泡在水里的大水牛。柳树上的知了像是在比赛似的,声嘶力竭地嚎叫着,柳枝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空气似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风。
水田里的秧苗才栽下不久,除了稀稀疏疏的一点嫩绿,满眼都是一片白晃晃的水光。也利告诉我,泥鳅怕热,田里的水晒热了,它们就会钻到淤泥深处,有时也会伸出头换气。只要它们一动,水面就会翻起浑浊的水花,把浑浊处连泥带水地捧出来,十有八九就能捧出一条大泥鳅。
正说着,也利忽然停下盯着一个地方,我顺着她的目光一看,水田边真有一处泛起浑浊的水花。也利示意我蹲下,她轻轻地淌到那浑浊处,两手慢慢插进泥水里,猛地捧出一团淤泥,一条黑褐色泥鳅在她手心里不安地扭动着。我连忙递过竹篓,也利将手搁在竹篓边缘,那泥鳅顺着她的手指溜进竹篓。
太阳似乎越发地毒辣了,田埂上的野草被晒得蔫蔫地发烫,水田里的水如烧开锅似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冒出许多浑浊的水花。也利不再与我说话,闷头在田埂边的水田里忙碌着,泥鳅一条条被她捉出来,不一会就装了半篓。我看着觉得抓泥鳅也没什么难的,便将竹篓放在她的身后,瞅准田埂另一旁水田的浑浊处,屏住呼吸,慢慢将手插入淤泥中,学着也利的样子猛一抬手,一条泥鳅连同淤泥象天女散花般地被我甩出老远,看来抓泥鳅还是要点技术的。我吸收了教训,象鬼子进村似地慢慢靠近另一处浑浊,双手插入泥水中再轻轻捧起,一条泥鳅在我手心里蠕动着,痒酥酥地就让我联想到蛇,手一抖泥鳅就掉在我脚下的泥水里,那货大概是把我的脚当成泥巴了,可着劲儿就往我脚底钻,我“妈呀”一声跳上田埂,将脚在田埂的草皮上拚命地蹭着。也利先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随即如同一棵风中的小柳树,笑得花枝乱颤。好不容易才忍住笑说,你抓什么泥鳅呀?自己都成泥鳅了。你还是给我拎竹篓吧,等下分点泥鳅给你。
敢情你还没打算分泥鳅给我呢。我心里嘀咕着,赌气不再理她,沿着窄窄的田埂,寻找下一个目标。
不知经过多少次实地训练,慢慢地,我也就掌握摸泥鳅要点了。一条条泥鳅被我捧出水面,但我所经过的水田,却是惨不忍睹,原本排列有序的秧苗,此时都横七竖八地倒在水里,象是经历过大扫荡的战场。也利无奈,只好跟在我后面打扫战场,将秧苗一棵棵栽好扶正,见竹篓里的泥鳅也有大半篓了,便招呼我回家。
回家的时候,也利分了我小半篓泥鳅,我用衣襟兜着喜滋滋地跑回来,母亲已经上工去了。厨房的灶间,放着一锅滚烫的稀饭,那是留着晚上吃的。我将泥鳅洗干净,放进水盘里,看着那些泥鳅在水盘里挤成一团,嘴里还发出类似小耗子的吱吱声响,脑袋突然就短路了,想给母亲一个意外的惊喜。捉了几条泥鳅放进碗里,学着母亲蒸鸡蛋羹的样子,将碗放进锅里,让碗浮在稀饭上面,然后盖上锅盖。
傍晚时分,母亲下工回来,我忙不叠地向母亲邀功,母亲揭开锅盖,一股泥腥味扑面而来,碗内空荡荡的,泥鳅都逃到稀饭里了。
那个晚上,母亲奖赏我吃了一顿皮带炖肉,因为害怕母亲打断我的狗腿,以后再没有捉泥鳅了。但那段捉泥鳅的快乐往事却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曾散去。
作者:肖潇,黄梅人,原名赵武荣,下岗工人,现在广东打工
优秀团队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