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雄:父亲的说和做

父亲去世多年,他在世时的说和做,一直影响着我。

“会受气一人受,不会受气大家受”。

父亲说这话时,是针对某人某事有感而发,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要有度量,肚子藏得住秘密,心胸受得住委屈。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在离老家很远的母亲娘家为承包一片荒滩荒地,和人发生冲突,对方是当地人,人多势众,把他打得头破血流,鲜血染红了衣领,二舅陪他回到家。他像没事一样,一边用热水洗头,一边和二舅谈笑风生。脸盘里的水被鲜血染红,我惊问其故,他神态自然,轻描淡写:“没事,是爹不小心,到一户人家去坐,让他家屋顶上的木条把头戳破了皮。”我信以为真。多年以后,我和另一位舅舅交流父亲在世时的艰难处境,他提到父亲当年为承包荒滩和人打架的事,我才恍然大悟。父亲气度宽大,发生这么大的事,回家吭都不吭一声。那时祖母好像健在,如果父亲把事情经过和盘托出,祖母和母亲的心情肯定会非常难过,而且路途遥远,对结果又无力改变,全家跟着难受。不公开是最好的选择,起码不知道事情真相的家人当时的心情舒服一些。

父亲的在家不诉说委屈,不传播仇恨的为人处世方法影响了我。现在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人发生矛盾,也从不带回家。说实话,这些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无关生死存亡,让一让,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说出来,弄得老婆孩子都不高兴。在父亲做派基础上,我还有所升华,不迁移矛盾。有人与某人发生矛盾,马上对对方全家都有意见,看到对方家人头疼。我不这样,我曾经和某个同事产生一些纠葛,他的孩子是我的学生,从我读书时我对孩子照样关爱有加。有一次,夏季,艳阳高照,我在校外遇到了这孩子,他走在热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汗流浃背,我恰好骑车路过,连忙停下来,把他带回了学校。现在这孩子早已毕业,走上了社会,他应该不知道我和其父不和谐,他遇到了我,一直恭敬有礼。我相信,善良是会有回报的。

“穷要穷的干净,饿要饿的漂亮”。

父亲说这话,是教育我们穷人要有志气,不要轻易占人便宜。在我以前心里,觉得条件差的占条件好的一点便宜,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像我家这样条件特差的家庭和条件稍好的家庭打交道时,我们占对方一点便宜,应该无可厚非。可是我的父亲却不这么认为,在对外交往中,总是吃亏的多。我有个表叔,能言善辩之士,他一生混江湖,即使在人民公社时代,也没吃过多少苦。后来改革开放,他如鱼得水,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日子过得轻松。他刚开始做生意时,也曾邀请父亲入伙。父亲知道他的人品,做的多不是人事,不愿入伙,慢悠悠地说:“我不去,比我强的,我占不到他便宜;比我差的,我下不了手。”这话是我成年懂事后听说的,传话的人是夸奖父亲人品高尚,我听了哈哈大笑,“难怪父亲一生都吃亏!”

像父亲这么厚道的人不是很多。我们不能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能低估了人性的恶。父亲曾给我讲个故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我国粮食市场逐渐放开,一些粮贩子开始上农户家收粮食。粮贩子一般有大小两个秤砣,小秤砣是正规秤砣,大秤砣就用来克扣农户。他们进门首先察言观色,如果农户家有三兄四弟,一大帮子人在帮忙,他们就不敢下手,拿出正规秤砣,做正常生意。因为这样的人家是强势家庭,他家有人上盯着秤杆是否平正,下盯着谷包是否离地,如若胆敢妄为,在人家的地盘上,粮贩轻则受气,重则挨打。到了人力资源稀缺的家庭就不一样了。一对老夫妻要卖粮食。粮贩一进门,奶奶又是倒茶,又是上烟,一口一个“哥儿”,客气万分。粮贩头头看到这里,对同伙一眨眼睛,彼此心照不宣。于是拿出大秤砣,做起勾当,奶奶和爷爷忙前忙后,奶奶边忙边对粮贩说:“哥儿啊,帮忙称好些,我家一点粮食,都是爷爷一手一脚做的,爷爷可怜,今年七十多岁,孩子们又都不在家,做田极不容易。”粮贩道:“奶奶放心,你看,我这称称的多好,秤砣都快掉下去了。”奶奶心情舒畅,感激不尽,又是一番客套。这一笔生意,粮贩克扣粮农上百斤粮食!

“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我怎么做的出来?我下不了手啊。”父亲讲完故事,感叹道。所以父亲一生在家勤扒苦做,教育儿女也是“耕读传家”,正如我们王氏先贤的一副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儿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富不打官司,穷要做人情”。

这句话是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父亲一生没和人打过官司,不是没和人结怨,而是根本没富过。富都不打官司,穷更不会打官司。在艰难的生活境况下,人情却做了不少。老家有过年向娘舅家送节的传统。我当时半大不小,附近亲戚家的年节多是我去送。我那时不懂,只觉得我们家咋就这多亲戚,送了这家又送那家。长大后,我才明白,父母踏实践行着“穷要做人情”,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老家有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我家亲戚第三代不但没了,我们还要送他们年节!爷爷去世二三十年了,我家还到爷爷的外婆家送节。奶奶本是蔡氏女,抱养到张家,再嫁到我家,于是两处舅爷。一到春节,算上我自己的四个舅舅,家里送年节要送八九处,光猪肉要近二十斤。那时家里家大口阔,温饱都难以为继。我的父母真正是节衣缩食做人情!

父亲的话不是他的原创,他念叨这些话,做着这些事,有的不一定很合理、正确,但彰显了他极其善良的品性,也给我的人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

作者   王武雄   濯港中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