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走进五祖镇洪楼村
黄梅||走进洪楼村
曹锦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依山傍水的五祖镇洪楼村不仅曾经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更是今天的美丽新农村。
—题记
从黄梅县城北出发,经五祖镇白羊社区,沿着龙坪水库一路前行,全程大约40分钟就到了山清水秀的洪楼村。
洪楼村,对我而言,一点都不陌生。不论是寻找红色记忆,还是拍摄新农村建设,我都多次来过这里。2011年4月我在这里拍摄过《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一次知道1930年10月16日在大河吴祥村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的红军后方医院、红军修械所旧址分别在这里的葫芦坡和前铺。医院的几间房子据说早不存在了,但我们在考证中发现,该村的祠堂应该当时经常有红军出入或者借用了的。这个地方先后收治了六百多伤病员,红军修械所是专门修理枪支的,当时条件落后,简陋,这两个机构在这里时间不长就转移了。
“英雄自古出艰辛,未遇何须怨不平。王播微时曾寓寺,班超穷际且容身。心有温饱终无用,志具方圆暂耐贫。宦达岂图荣衣锦,必将衽席起生民”的诗作者就是革命前辈赵辛初,原名帅启泰,是清朝一代名臣帅承瀛的后人。赵辛初的母亲安葬在洪楼,他的骨灰也有一部分埋在常青松下,永远伴随着母亲左右。据说他小时候是在这里长大的,参加革命后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国家粮食部部长等职。1991年11月15日在武汉逝世。上世纪80年代,赵辛初曾回过老家。本来是想到其母墓前去,那时候因是在大山中,没有路,徒步行走非常困难,再说他的年龄也大了,只能抱着遗憾而离开。
趸旗尖山下的洪楼村曾经是贫困的,道路不畅,信息闭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作生活让这里几百年来贴上了“贫穷”的标签。前些年,村里许多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基本是“386199”部队。
好山好水是洪楼村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的精准扶贫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白净美。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甘甜的泉水,还可以在清静幽雅的环境中欣赏到“月桂抱竹”“天狗怪石” 等自然景观。
走在“白净美”的洪楼村,一点都看不出这是在大山深处的农村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徽式建筑,飞檐翘脚,白墙黛瓦。
沥青硬化的通村道路,干净、平坦。休闲广场的草坪如同巨大的绿地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春意盎然的绿衣裳。
凉亭里,几个游客正在惬意地交流着彼此对洪楼的感观。文化长廊内,历史名人事迹一一展现。水库边12000千瓦光伏发电站增加了洪楼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正在打开……
站在龙坪山观景台上,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的水库全景尽收眼底。不禁让人想起了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水库的对面就是卢府,陈胜驿、太平洞、乌珠尖等在黄梅历史上有着重要一笔的革命遗址。
转着转着,人有点累了,索性就坐在水库边的凉亭里,倾听风的呢喃,观看油菜花黄。这一刻,心真的好静!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作协会员、黄冈作协会员、黄冈摄协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 、黄梅电视台记者 《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
或者在围炉文章下面赞赏,详细留言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