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说书(14)|再说“写到灵魂最深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作者丨刘树人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驻沪某部政委,大校军衔。
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展、第六届中青年展、中日第20届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上海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展、《书法》杂志第三届全国“百强榜”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法作品集》、《书法入门十八法·张黑女墓志》、《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刘树人》等,发表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十多万字。
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准备个展的作品。然后就想,展览时哪一幅作品放在最前面?于是就想到写林散之的一首论书诗:“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
几年前,我曾就林老的这首诗写过一篇感悟的文章。当时想象,书法怎样才能“写到灵魂最深处”呢?认为书法家的心性要达到一种空明澄澈的无意识状态,既在写字,又非写字,写字只是一个载体,在濡墨挥毫中使自己的性情得到宣泄,本性得到释放,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快感与超脱,尘世的喧嚣、世俗的羁绊都已随风而逝,仿佛进入一个空阔无边的精神天地,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心灵自由。也许,庄子的“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就是说的这种状态吧?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进行书写时,脑子里考虑的,还是这一张6尺条幅章法如何处理比较好?对放了十几年的红星宣纸,如何充分表现墨法?然后写作过程中又接到电话:先生,地铁九号线附近的商铺侬要不啦?于是,写了三四遍,感觉这个“写到灵魂最深处”真难啊!电影家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其实书法才是遗憾的艺术。一幅字其他地方都写得不错,就有一笔写得不到位、不精到,悬之素壁,左看右看不舒服;再写,这个地方处理好了,又有地方不满意了,再写下去,又感到好宣纸消耗得太可惜,最后算了还是那一幅吧。
所以,凡事一旦有了功利的计较,有了得失的考虑,思想就受到了束缚,就不自在、不自由了,更别提进入“忘我之境”、“无人之境”了。
于是就想,林散之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草圣”呢?第一,他没去想搞个展出名,让世人认可他是“著名书法家”,所以他“不知有我更无人”;第二,他没去想作品占领市场卖大钱,所以他“不随世俗任孤行”;第三,他穷其一生临池,笔耕毫不懈怠,没有当过主席、院长,想的只是追求艺臻化境,只 是“自喜年来笔墨真”。有人说,搞艺术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但我想,对林散之这样的大家来说,他对书法应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时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益并不在他的眼下,如果他从挥毫书写中感觉到的是精神享受,并没有感觉到“寂寞”,又何来“耐得住寂寞”之说呢?
读《六祖坛经》,说五祖弘忍要传衣钵,上座大弟子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僧钦羡。但弘忍却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大字不识的烧饭和尚慧能也口占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僧惊讶,“奇哉!”弘忍遂传衣钵给慧能,是为禅宗六祖。
我读这个故事感觉很有意思。书法艺术的真正功能本来是寄托精神、颐养性情,学习书法也可以当作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悟道之旅。至于字写得好了能出名、卖钱,只是一种附加品,就书法家本人而言,对书法本身的热爱、追求仍是根本。所以,对于书法,不仅是在创作作品时要“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取得“无意于佳乃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陶冶心志、情趣,开阔眼界、胸襟。古人说,“书为心画”。心境澄明、性情淡泊的人,他的审美观念审美取向,总归是指向高雅、古澹,作品的境界自然会清旷、高华。他们会以自己高水准、高格调的作品引导书坛,影响大众,而不会去迎合世俗,忽悠时人。其实,像林老这样的艺术大家并不是不重名,他教导学生时说,写字要与古人争,写字要站三百年。所以,真正的书法大家,一定是志向高远,追求的是书史留名,而不屑于与时人争俗名。像慧能那样,身虽劳苦,“求道之人,为法忘躯”,最后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看看满地的废纸,看看墙上的作品,心想,吾辈俗人,还是写自己的字,让别人去说吧。呵呵!
2019年4月21日于海上倚虹堂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刘树人
书法作品:刘树人
期刊总数: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