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近一段时间,思考类书籍特别受读者欢迎,究其根本是大家发现在这个时代只有人类的思考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惠普原先一个部门30多人,现在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个部门缩减至2人。抖音和今日头条招聘的员工也都要求是硕士以上学历,有些岗位甚至要求博士生学历。这些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工作是需要深度思考能力,不会思考就会被社会淘汰,谁思考的有深度、有高度,谁就能成为一个组织的佼佼者,而且组织其他成员也愿意追随他。

估计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很会思考,每一件事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得出结论。

But

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就列出了一个题目:为什么经过思考还是得出逻辑不通的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估计大家都会遇到那种表面上花了很多时间,也感觉很努力在思考的人,但是这跟深度思考并没有丝毫的关系。让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说不读书、不学习是可以的。因为不读书、不学习就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就不知道怎么搜索资料和信息,更无法建立思考模型,也不要想使用工具进行横向和纵向思考,没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还怎么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

估计每个组织的leader最害怕的下属是说:我真的尽力了,但是我不会。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baidu和google搜索出来的上亿条资讯摆在你的面前,但是你永远不知道如何深度思考。只能一脸懵的面对这个世界。

而《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出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深度思考法,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深度思考法的两大关键——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我在这本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部分,让我来谈谈这三点:

第一,避免思维定式,使用思考框架,但绝不要依赖框架。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思考框架,比如SWOT、PEST等等。比如做战略分析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使用SWOT,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使用了这个框架,仅仅进行信息整理后就到此为止,停止了进一步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到“框架”终究只是辅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可以导出答案的自动机器。

我们来看看书中所作图表“SWOT的本质意义”,自己在平时做这个分析的时候,只是通过资料搜集,直接得出一些结论,但从来没有像书中那样去做。书中提到要想理解并活用SWOT,至少需要将自身的特点——即优势及劣势(SW)、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OT)相结合,推导出4种策略。

在书中作者也很强调时间轴,以前只有画四象限图的时候,有时会把一个坐标轴列为时间,但是没有做到每个模型都包含时间概念。当把时间这个关键指标始终存在于图表中,那就会格外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如上面的SWOT分析,这样的一种思考其实也就摆脱了思考框架,也会去理解动力机制。

特别赞成作者所说的“思考框架并非不好,通过使用框架整理信息,可以快速整理好相应的资料构成。依赖框架这一思维定式的危险之处在于,通过信息整理本身所获得的成就感,仅仅来自信息整理而非思考。”

第二,通过“模型”及“动力机制”捕捉本质。

在接触任何新事物,或者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我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基本概念。记得前两天与别人交流电商系统的时候,尽管电商这个词可能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什么,但是这个词对于一个做平台运营的人和一个做电商系统的人来说竟然包含的范围不同,所以我们在交流到一半的时候,彼此澄清了电商这个概念,这一动作对于后面的问题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在团队解决任何问题时,第一步一定是澄清问题,要团队成员对这个问题的内涵及外延达成一致。

那么让我们来谈谈深度思考中涉及的几个概念。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作者使用系统动力学来解释本质的概念。

本质=模型×动力机制

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动力机制,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

在现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引发现象的模型和动力机制。理解本质,也就是要去反复思考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这就是进行深度思考。

举个我们平时工作中都能遇到的简单例子。对于新入司员工,按照已颁布的流程和制度来进行培训,他们学会了以后就按照这些流程来工作,一段时间后,某个环节出现了新的问题,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这个新员工不知道如何处理新出现的问题。其实我们想要的员工是处处能够了解每项工作的本质,也就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设置,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这样设置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因此,优秀的员工一定是能够深度思考,多问为什么,能够依据每项工作的本质,在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而不是在出现新情况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都是“我来的时候就是这么教的”。

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可以简单学,简单做,但是要做好真的不易,是需要搜集大量资料,多角度分析,最终选择最优方案,并且不断修正的过程。

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三,建模的5个构成要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

建立模型对于深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5个应该思考的要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

正好看了一篇文章《天才球员董方卓的残酷答案》,结合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球员来说说建模的5个构成要素。

一百年以来,中国人中只有董方卓这个大连球员加入过曼联。他能够入选曼联,并且在比利时乙级联赛曾经位居射手榜榜首,正说明了他确实有足球天赋。但是他在年轻时到达一定高度后,幸运并没有教会他维持不往下掉的模型。如果能够重新来一遍,借用建模的5个要素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球员。

输入源是指投入模型中的要素,董方卓的身体素质、足球天赋、对足球付出的训练所积累的努力等都可以当做投入的要素。

输出点是指模型产生的成果,董方卓在足球场上所取得的成绩。

竞争关系是指在输入及输出等方面互相竞争的对象,那么董方卓当时的竞争关系有很多,曼联队内的球员,甚至全球同龄的球员,其中也包含当时曾一起训练过的C罗。

合作关系是指在一起可以互补或协作的对象,董方卓的合作关系包括推荐他到曼联的经纪人高琪和他的教练黄教练。

影响者是指间接对模型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影响董方卓能够成为成功球员的人有很多,比如当时的中国队教练朱广沪、广告商、周围的朋友等。

如果董方卓会从这五个要素来考虑,就知道自己在输入源方面应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刻苦的练习,当受伤的时候就不能一挺再挺,更不能在一个不知名的中医那做手术。当他在曼联体会到欧洲强队球员的强大时,就应该知道这样的竞争关系会让自己在球队中处于什么位置,也不会坚决要留在欧洲踢球,错过自己的黄金年龄。再来看看他的合作关系,在合作关系上是他处理的最不好的,他不知道合作其实是一种互补和协作,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低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影响,造成了他与合作方没有一个是双赢的。这四个要素的分析,就会导出第5个要素,他不会在球场上有出色的表现。

而成为一名成功的球员就要充分考虑这5个要素,不断积累自己身体、足球方面的努力(输入源),创造上场的机会,用成绩来说明自己的能力(输出点),同时让自己处于与自己同一水平或者稍高于自己能力的竞争关系中(竞争关系),与自己的教练、经纪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与国家队教练、广告商等(影响者)建立深度联系,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自己。

无论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借助这5个要素来帮助自己进行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确实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根据《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中的步骤可以进行深度思考,但是并不代表你就掌握了深度思考,而是需要刻意练习,眼到(多观察)、手到(多视觉呈现)、脑到(多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