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小气象大 宽博见古风《小字麻姑仙坛记》与明清小楷对照浅谈

作者:田立博

转载自【杖藜文化】


导语

颜鲁公小字《麻姑仙坛记》素为书林所重。盖鲁公小字甚少,吉光片羽,已足见其珍;更兼此帖字小而气象大,笔拙而气息古,于钟王之外,别具面目,遂益增其重。

后世书家精小楷而求古拙者,多自此帖求之;然得肉得髓、取神取意,各有不同。小麻姑古拙之意何来?八大、王宠、何绍基诸家之小楷与小麻姑间意趣之别何在?初学者临写小麻姑取法之径何求?或可于本文得其梗概。

小字麻姑仙坛记 日本三井文库藏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63岁时所书,当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

这一时期的颜真卿处江湖之远,或许暂时忘却了政治的纷扰,亲近自然,书法面目中少了几分严正肃穆,多了几分萧散自然。这一时期也是颜真卿书法艺术走向巅峰的快速上升期。

《麻姑仙坛记》结体方阔,气度雄浑,其传世版本有大字、中字、小字本之别,在这里我们不加以累述。这里我们只讲一下《小字麻姑》,《小字麻姑》传世版本以《宋拓原石南城本》和《明拓玉兰堂本》殊为难得。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来见识一下《宋拓原石南城本》和《明拓玉兰堂本》的真容:

《宋拓原石南城本》

《明拓玉兰堂本》

颜真卿传世书迹中小字极少,《小字麻姑仙坛记》让我们能窥见其小字风貌。历来习小楷者,多取法钟繇朴拙而不失动态一路或取王羲之小字之秀雅,而颜真卿小楷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格范式,那就是--平正宽博,字虽小而间架仍不失大字气势。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的小字“体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这与其大字楷书的风格特征是完全统一的。

清王澍曰:“颜鲁公书,大者无过《中兴颂》,小者无过《麻姑坛》。然大小虽殊,精神结构无毫发异。熟玩久之,知《中兴》非大,《麻姑》非小,则于颜书思过半矣。”

就是说,颜真卿的字,最大的就是《中兴颂》,最小的就算是《麻姑仙坛记》了。虽然大小不一样,可是无论神采还是结构都没有丝毫差异。玩味久了,才知道《中兴》并不大,《麻姑》也并不小。

至于宋代以后,明清诸家的小楷,其古拙宽博之气势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古拙到秀美的演变,以唐代为分水岭,唐代之前的字体多以平、宽、横为结体特征的古拙,自随唐起绝大多数书家则崇尚斜、紧、纵的秀美之态。在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已经把秀美之风推向极致的大环境下,颜真卿到了中晚年克服干扰,直取古法,书风大变。显然是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用邱振中先生的话说:“颜真卿是从山的另一面攀上顶峰的!”。他没有继续跟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而是另辟蹊径,从古人那里偷东西,从而成就了一代大家。这一点很值得当下的我们深思!

下面我们先把《大字麻姑》和《小字麻姑》做一个对比:

左侧:《大字麻姑》 右侧:《小字麻姑》

通过以上《大字麻姑》和《小字麻姑》“颜真卿”三字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小麻姑》“颜真卿”三字其宽博大气丝毫不逊《大麻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把这句话拿来用到以上的对比中倒是十分贴切。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当今读图时代(电子图片),我们看一个字是大字还是小字,是怎么判断的? 看以上两组图片,都是颜真卿写的,如果不加以备注的话一般人很难区分哪个是《大麻姑》哪个是《小麻姑》,都觉得大气宽博,而小字尤为气息通透。同一人所书,同一种风格,颜真卿小字放大当成大字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钟绍京的《灵飞经》、赵孟頫的《道德经》以及明清诸家的大多数小楷,即使放大,我们也不会感觉是大字。即使是小楷鼻祖钟繇、书圣王羲之的小字好像也做不到这一点。但当我们看到古拙的《西峡颂》、《石门颂》等这些字帖图片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些字很大,很难想象这些字的原大其实也就只有几厘米。

《石门颂》局部

《灵飞经》局部

我们用一个方框分别把《石门颂》和《灵飞经》单字的主体部分套住,发现一个很有规律的的现象:《石门颂》方框之内笔画分布均匀,外面几乎没有伸展的笔画;而《灵飞经》套住主体的方框之外则是长枪大戟,中宫收紧,伸展笔画明显突出,字内空间被外部挤占,字体显得舒展秀气。即使放大以后仍然凸显其秀媚之态,而无磅礴大气之势。

我们再来看一下两种字体的内部空间:

《石门颂》字内空间基本都是矩形或近似矩形,而《灵飞经》的字内空间却是很多三角形或带有锐角的多边形。通过以上两组对比,天生就看着大气的字具备两个特征:

1.强调字内空间;

2.字内空间方整。

天生秀气的字也有两个特征:就是强化主笔舒展,中宫收紧,笔划多有斜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字体是否大气取决于字内空是否充足和方整,即平、宽、横”。

另外,天然而未加修饰的自然之美也足以体现淳朴大方。矫揉造作,即便十二分修饰,也难以掩盖其小家子气。

下面我们再将明清时期在小楷书法方面比较有成就的几位在结字方法和谋篇上,与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做一个简单地比较:

《小字麻姑》与王宠《游包山集》

在明清书家中王宠的小楷结体古拙,其取法钟繇。与颜真卿的字相比,其单字结体明显横画斜度大很多,属于斜、宽、横的一类,有钟繇的动感。

以上两组,左边的是王宠《游包山集》,右侧为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其中“有”字下部的“月”略窄,而“过”字,无论是宽度和重心均与《小字麻姑》无异;但两字的横画比较,王宠的斜度明显加大,而颜字横画则近似水平。横画与竖画形成的夹角,王宠的成锐角,空间狭窄;颜字近似直角,空间成矩形而显宽博。

另外,在章法布局上,王宠《游包山集》行距舒朗,行间空白超过字体所占宽度百分之五十,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行间茂密,甚至左右穿插,凸显字内空间,更显结体宽博大气。

王宠《游包山集》局部

颜真卿《小字麻姑》局部

《小字麻姑》与黄道周《孝经颂》

左侧《孝经颂》 右侧《小字麻姑》

《孝经颂》 “则”字左收右放,“也”字中宫收紧,明显有唐楷斜画紧结的秀美之态。

《孝经颂》

《小字麻姑》

《孝经颂》的行距很大,几乎是字行所占宽度的一倍,字距也较《小麻姑》有明显拉开。

《小字麻姑》与傅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左侧傅山小楷 右侧《小字麻姑》

傅山小楷结体斜画为主,书写灵动,就单个字而言,其书写性强,重视动感,但宽博大气不及《小字麻姑》。

傅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小字麻姑》

傅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行距间隙更大,傅山其他小楷作品也大致如此。

《小字麻姑》与八大山人小楷《苏轼喜雨亭记》

左侧《苏轼喜雨亭记》 右侧《小字麻姑》

八大山人的小楷结体扁宽,重心压低,古拙气息浓厚,但仔细观察对比,与颜楷相比仍然是上部和左侧空间压缩,形成上收下放、左收右放的空间布局,这可能是他早年长期浸染欧体所留下的痕迹吧!

八大《喜雨亭记》局部

颜真卿《小字麻姑》局部

石涛小楷《寒欺茅屋雪欺贫》

石涛小楷《寒欺茅屋雪欺贫》 图片来源-《以观书法》

石涛与颜真卿貌似暗合,也是走的章法茂密路线,其结体较前面所提到的几位更有古拙之气,章法上压缩字外空间,与结体的平画宽结相配合凸显字内宽博大气。

何绍基小楷《题阳明先生遗像诗稿》

左侧何绍基小楷 右侧《小字麻姑》

何绍基小楷《题阳明先生遗像诗稿》

颜真卿小楷《小字麻姑仙坛记》

何绍基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之势,亦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

何绍基《黄庭经》局部

何绍基生平写小楷不多,所以传世者甚少。四十五岁那年他曾两次为李仲云写过《黄庭经》小楷册。《黄庭经》写后的三十年,当时著名书画家杨翰(息柯)得见此册,曾为之书跋,称赞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杨翰写此跋时,正何绍基去世的前一年,杨翰称人世间不能有第二本,当时就如此珍重,可见他书法艺术何等精妙。从他所书《黄庭经》小楷来看,确是无一笔不从横平竖直中来。

在字法上何绍基取法于颜而又超脱于颜,享有“清朝第一人”之美誉,然在章法谋篇方面,他也未能免俗。

颜真卿《小字麻姑》与明清诸家小楷章法(字行排列)综合对比

王 宠

黄道周

傅 山

石 涛

八大山人

颜真卿

何绍基

我们把王宠《游包山集》、黄道周《孝经颂》、傅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大《苏轼喜雨亭记》以及何绍基《题阳明先生遗像诗稿》这几件作品的局部跟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局部放在一起,从章法布局上来看,《小字麻姑》无论字外字内无不透漏出与颜楷大字无异的雄浑大气,其章法茂密,森森然似兵戈甲胄之阵列,又如巨石块垒,布局严整,俨然有鹤立鸡群之身形!

主讲人简介

田立博

山东淄博人,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

结业于北京杖藜书院书法高级研修班,

师从著名书法家萧文飞博士,

杖藜书社社员,

淄博立博书法培训学校创始人,

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规范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画等级测评高级培训师、考官,

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

临淄硬笔书法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曾获全国书法教师“三笔字”一等奖(最高奖)。

田立博习作选

临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临简牍作品

临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临王莽嘉量铭文

对临《灵飞经》局部

扇面作品 刘禹锡《陋室铭》

扇面作品 王昌龄《出塞》

扇面作品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临《出师颂》局部

硬笔书法作品

硬笔临帖


#艺术##书法交流##书法##书法交流圈##书法讲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