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心理学,一定有它!
最近和朋友闲聊,聊到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出现,让我们对心理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朋友提到,“一方面会有更多的脑神经科学研究出现,因为我们更希望在了解客观规律之后,更加了解那些规律的本质,它的形成与发展,脑神经科学会给我们很多答案。”
我非常惊喜地点点头,“是啊,我们对大脑功能还知之甚少,而心理活动又不可避免地与我们的思维息息相关。”
朋友接着说,“人工智能的作用会更加重要,用大数据建模的方式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数据和足够准确的结论。”
我连连点头,非常同意这样的预测。而在我看来,未来的心理学也一定有正念冥想的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正念是一种用处非常多的练习方式,更是因为人们越来越需要正念这种生活方式,需要更多的关注此时此刻。
现在的社会,过分的夸大了所谓成功的重要性,这让每一个人都感到焦虑,不得不拼尽全力去追求所谓的优秀,去迎合世俗的标准。
我们从小就开始了一场“必须要赢”的比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内心却感受不到太多的欢乐。还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彻底迷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
《幸福在当下》这本书里说,
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自己舒服呆着的地方,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一直到真的面临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仍旧意识不到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背负着太多的压力和重担,终于无法承受。非常让人同情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你不用那么努力,停下来看看现在的生活,好好放松一下吧。”
正念的时刻就是这样的,你不需要想任何让你烦心的事情,给自己一点点时间,让自己非常安静,自在地与自己待一会。你可以学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入到这种状态,比如听音乐的时候,坐公交车的时候。
看见一位来访者谈自己做心理咨询时的收获:
最有感触的是咨询师从不要求她什么,或说“你不应该这样想”、“我应该怎么做”之类的话。她觉得咨询师这种非评价性的态度对她影响很大,因为在这种安全的气氛下她可以自由的呈现自己而不会有太多的防备。
这个来访者成长于一个苛刻而严厉的母亲身边,对她来说,幼时饱受条件性关注的折磨,非评价性的态度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啊,如果你留心去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评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非评价性的态度可真是稀缺资源。
我们太容易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评价,这些评价又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很容易评价自己的某些不完美,某些失败,从而产生了很多自责,悔恨等情绪。我们也很容易评价别人的想法,别人的行为,因此我们会感到很多的烦恼,愤怒,嫉妒等等。
并非说这些情绪,想法都不应该存在,只是过多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当我们不断地纠结于自己的情绪,自己评判性的想法时,就是在不断地进行“心理内耗”,内在的正能量也会越来越少。
正念的过程就是让我们抛却那些批判性的想法,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呼吸上。需要强调的是,正念里所说的“非评判”,并不是说你不能去产生这些评判,而是你要去跳出来,意识到自己产生了这些评判,并非沉浸在这些评判中被牵着走。
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习惯性的产生各种评判性的想法,这些想法占据着我们的大脑,先入为主和各种偏见导致我们很难看到事物的本真,并将我们锁定在机械的反应之中,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时时觉察到我们的评价之心,观照评判性的想法,这会使得我们以一个更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你也会发现它们原本的样子。
所以,正念就是一种有意的,关注于当下的,不加评判的注意(觉察)。
正念冥想的练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我们原以为的要多得多,且这些好处都被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过,它能很好地培养我们的专注力,觉察力,平等心和耐心。
生活那么美好,而如果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忽略那些当下的幸福,该多可惜啊。正如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也不能把一年的生活变成365天的重复。
我们的愿景,并非仅仅是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正念冥想的方法,而是大家可以真的“把正念冥想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去感受发生在当下的点滴幸福和真实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