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终身成长」更重要

(摄影by 辉友Dora)

写在前面:

我发现周围的一些朋友以及辉哥奇谭知识星球上的读者,在换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收入」放在第一位。过去的我也是这样,但现在我发现,我们自身的发展,往往受限于「还不错的收入」。

今天再来分享一下这篇旧文,希望你能有新的启发。


刚毕业那会,视收入为最高的个人发展指标,大家那时候还热衷于同学聚会,每逢聚会时,大家都会互相比一下收入。

但毕业18年之后发现,个人发展的指标远不止「收入」一项,重要的基本指标至少有三项:见识、能力和收入(此外还有网络,以后择机再讲)。

重视的优先级应该是见识 > 能力 > 收入。但大多数人正好相反,在该追求见识的年龄只关注个人能力,在该提升个人能力的时候只看重收入。

其实即便是看收入,也不要仅仅关心「现值」,而要关心「增速」。更进一步,关心「增长因素」和「增长极限」。这个顺序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

收入水平大家都看得到,但过去和今日的收入不决定未来的收入,是「收入的增速」决定了未来的收入。如果我们深入细节,则是「增长因素」决定了「增速」,而「增长极限」决定了收入的天花板。

什么是「增长因素」?

显而易见,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你明年的收入比今年高?是影响力扩大、责任增加、还是能力提升?抑或只是服务年限增长,企业自然调薪?当然,常见的因素还有企业经营良好导致公司普调或者发大红包。

看一下这些增长因素,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哪些是长期的,哪些是短期的;哪些反应了你的个人成长,哪些体现了组织的增长。

通过增长因素,可以判断一下增长的极限。简单的算法是用最理想的增长趋势,去画一下自己未来几年在这家企业的收入曲线。

这个曲线覆盖的面积总和就是你在这家企业收入的天花板 —— 增长极限

增长因素和增长极限决定了你今日应该做的选择。而不是反过来,被现有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的选择。

如果增长因素属于长期、稳定、可控,而在这些增长因素下,你的收入增长极限令你满意,则可以继续干下去。

如果增长因素属于短期、不稳定、不可控,而且增长极限令你失望。则要思考一下,是否要改变一下。

当然,收入只是最基本的考量因素,比收入更重要的是见识(我们跳过收入和见识的中间因素:能力,因为能力属于被动增长的因素)。

当收入增长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收入增长极限无法令你满意,则你需要更加认真的考虑一下见识。当企业的见识落后于你的见识,或者企业的格局限制了你的见识发展的时候,你很可能要考虑换一下工作。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企业的见识会落后于个人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虽然一个组织的管理层是这个组织中聪明者的集合,但是身处某个位置,容易被「既得利益」蒙蔽双眼,而且很有可能脱离市场,缺少了必要的敏感。

每当一个新事物诞生时,是这个新事物的早期用户先获得了宝贵的早期认知,而不是大公司的高管。比如iPhone诞生之初,Nokia和Motorola的高管是无法认识到iPhone会颠覆其企业的。

一开始一定是看不上,也看不懂。Nokia的高管曾经评论iPhone说:没有人会去买500美元的手机。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揭示了一个道理:先前成功的企业总是受困于自己当下的成功,而失去发展新业务的机遇。当组织想改变的时候,最大的阻碍因素就是「既得利益」,放不下既得利益,被财报和华尔街绑架,组织就无法彻底改变。

个人发展也是同样道理:我们脑子中天生是连续性思维,但这个世界很残酷,逼迫我们必须跳跃式的发展第二曲线乃至第三曲线。一条曲线走不到底,只能走到黑。

个人发展也最容易受「既得利益」所蒙蔽和困扰,最典型的既得利益是「看起来还不错的收入」

没挣到钱还好说,挣到一点钱,最具有迷惑性。钱不多不少,多到可以养家糊口,少到无法改变命运。这种规模的钱最具有迷惑性。你会受困于这种既得利益,一次次失去突破性发展的机遇。

所以说人这一生最怕的是:时间花出去了,挣了点小钱,但见识没增长。小富即安是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的最大敌人。

人这一生,应该有一个最高目标,即:改变命运,不断的改变既定的命运

小富即安没有前途,通胀和不确定性会打破你的所有小心思。从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到改变家人的命运,到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发生在微软身上的转型故事(从Windows到云)给人很大启发,组织和个人要做的就是不断激发自身的「成长型思维」,抑制「固定性思维」。

我最近想多做一些总结工作,总结过去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从中学到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

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可能是「见识、能力和收入」同步增长,但这是理想情况,很少发生。成功的故事往往是先增长见识,其次能力跟上,最后收入能在某个时刻体现出来。

最怕的是收入看起来在涨,但见识和能力停滞 —— 这是一些人本可以NB但最终陷于平庸的根本原因。

对「见识、能力和收入」三要素的选择和阶段性取舍,就是你的人生战略,它反映出你的格局,也决定了你的未来之路。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在40岁左右的时候会面临中年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把「终身成长」放在第一位。他们可能过于追求收入的增长,而没有追求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到了40岁,认知和能力没有进步,职场竞争力就会直线下降,因此很多人会在这个略显尴尬的年纪,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中。

其实40岁的中年危机也完全可以预防。可以在30岁出头,甚至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尽早制定自己的人生战略,专注于终身成长,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样大家就可以像我一样,不仅从容度过40岁,而且在40多岁的人生路上越来越顺利。

如果你也因职业发展而焦虑,你也想和我一样在危机到来之前,重构人生战略、提前应对未来的人生危机,那么一定要听听我在知识星球上的这篇语音《重构人生战略——为40岁的危机做好准备》,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