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于具象与抽象之“风景”||林路
作者 林路/文 周思民/图
周思民的风景,以写意为开篇,展开对于“境生象外”的思辨。我以为,写意即是抽象,从具象的景观入手,进入抽象而不可言说之“境”,其中的妙趣,颇为耐人咀嚼。
风景摄影的抽象呈现,就是利用各种摄影手法,将自然中具体的景观变成脱离具象的抽象形态。而抽象的目的,是使得欣赏者很难辨认或甚至无法辨认客观对象的原来面貌,从而将注意力引导到对象的形式美感上,获得审美的愉悦;或是进一步利用这些人们心理上没有准备的形式感,形成对欣赏者的情绪冲击,引起心灵的震撼。
从“西湖雨”开始,写意的西湖在朦胧的“雨雾”笼罩下走出了风景抽象的第一步,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写意即是抽象”的发端。周思民的创造和选择,借助新的构成把形象(点、线、面)结构与色彩和光影相组合,相互间产生影响和作用,创作出具有韵律感和形式美的画面。接下来,“云水调”的登场,以黑白影调对色彩的进一步抽象,愈发偏离了具象的樊笼,进入更为玄妙的境界。从“空山图”开始,一直到“石花吟”的提炼,或反转,或局部,既有浓郁的斑斓,也不乏高调的空灵。最重要的是,周思民在对景物经过观察、分析、概括、综合以后,抽取被摄体本质属性部分蜕变而成的风景,成为创作者心象的抒发。
毫无疑问,这是摄影家对于风景的一次又一次“冒险”。当然,这样的冒险应该都是摄影家整个思考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可以让人看到抽象回归我们生活的一种可能。尽管这样多种类型的抽象风景实践,似乎都可以看到其他摄影家曾经有过的探索。但是如此集中地出现在一位摄影家的视觉长卷中,却是非常罕见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如同潮起潮落一般,不断地摇摆于具象和抽象之间,以其如此丰富多样的实践空间,隐藏着他的雄心和明确的目标,最终还是和人类的精神状态相关。这样一种独具慧眼的发现力和精湛的摄影技艺,在现实和幻觉之间、在具象和抽象的光影之间,为我们搭建了一条独特的审美通道,拓展了作为现代摄影中很少有人全面涉及的“风景”领域。它的价值也许不再局限于摄影本身,而是加深了我们对视觉艺术魅力的品味。这让我想起美国摄影家韦斯顿的一段名言:“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为不寻常的作品。”重要的是发现的目光!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丰富的视觉经验往往阻碍了对生活中美的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到的太多,因而忽略的也更多。也正如加拿大著名摄影家彼得森所说:最精彩的发现往往就在家的周围几十米的空间里。有了发现的目光,就会有生命的奇迹——不管你身处何地。
简而言之,抽象摄影对于摄影家来说,首先应该具备对自然物中的光、影、形、色的敏感发现能力,从而提炼出具像物体以外的抽象美感,并且注入更多的内涵,尽可能对欣赏者产生情绪上的冲击。而对于欣赏者来说,面对一幅抽象摄影作品,你最好先别忙着问拍摄的是什么。只要你能从画面中体会出独特的形式美感或进一步得到情绪上的震撼,你就算真正走进了抽象摄影的审美空间,至于摄影家拍摄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解读,在出乎意料之外和合乎情理之间得到新的升华。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想起了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诗中的名句:从一粒砂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也正如纽约“抽象艺术大师联展”目录绪言中所言:“抽象艺术为艺术家潜意识情感的至高境界,亦为艺术家基本经验的直觉表现。抽象艺术的造型包含了艺术家的生活直觉,是不受具体外表约束的自由发挥。”我所期待的是,周思民在“境生象外”的探索过程中,能够不断继续突破表面的形式美感,从而将更为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传递给更多人——让人“看到”更为精彩绝伦的内心的风景!
1西湖雨(雨中情丝)
2西湖雨(柳烟云影)
3云水调(风云幻影)
4云水调(云裹峰峦)
5空山图(大漠沙魂雪山莹)
6空山图(山涧湍流雨来急)
7沙林魂
8山峰录
9沙林魂
10山峰录
11击壤歌
12击壤歌
13秋暝诗
14秋暝诗
15石花吟
16石花吟
作者简介
林 路 著名摄影评论家,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摄影专业教授。
周思民,网名木公,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陈军编辑)
运河摄韵
用光影叙述
呈运河万象
诉两岸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