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缪 静:四十年一觉读书梦
du shu
编者按
朋友们,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现代科技层出不穷,尤其对很多人来说,手机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而你,是否像作者一样把时间教给阅读,有读书之心未改的情怀呢?
但愿,在新的时代,我们的爱好、还有我们传承的文化,依然一如既往的温暖和滋养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内心。
四十年一觉读书梦
文\缪 静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响起,我也恰逢其时地降临在百废待兴的江淮大地,从此四十年,不管是晴日暖阳还是荆棘坎坷,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一路成长。
我的家乡在淮河岸边上小山冈,贫瘠闭塞。四十年前,孩子们虽有上学的机会,但挣扎在温饱线上,父辈每天受着拮据困窘生活的煎熬,更愿意孩子们辍学在家,种地打粮。
我想改变命运,跳出“农门”,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
除了保持功课名列前茅,我更爱阅读。在偏僻乡村,报纸、种养殖专业书刊等都难得一见,更遑论文学书籍、儿童读物,但凡有文字的物品,都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阅读的渴望是我儿时最难以抹去的记忆。
真正接触阅读,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叔叔高中毕业,从城里带回两大箱行李。我捡起他的语文课本,读到莫泊桑的《项链》,小说里鲜活的人物形象好像就在眼前,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感染、打动了。我翻出叔叔全部的课本,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如痴如醉地读着,不论是古诗文、现代文、还是国外的小说,都能给我带来的无法诉说的美妙体验。
夏日的绿荫中,冬天的暖阳下,春秋的荷塘边,都是我读书的好去处,行走在这个天然的大书房里,小叔叔的语文课本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品味一番又一番。在我看来,文字如葱茏草木,使荒漠不再;文字亦如翱翔的小鸟,感受到心灵的自由。
我把这些书藏在床底下纸盒里,防止调皮的弟弟妹妹把他们撕了叠飞机玩。
上初中时候,一次路过镇上的新华书店,读到《简·爱》,我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节俭了一个月的伙食费,终于把书买了回来。妈妈发现后认为我是读坏书,大发雷霆,还要撕掉,我拼命护住书,不住地道歉。
此时,我更加渴望阅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18岁,我中专毕业回县城工作。在租住的小屋子里,我买了一个简易的书架,将散落着的、不多的藏书,整齐划一的摆放好展示出来。我终于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地阅读,那种幸福,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将近而立之年,我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同时拥有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书房。有了书房替我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对书的收罗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儿子还没有出生,我便订阅了婴儿画报、收集了大量的绘本。儿子稍微大些,我便在他的小书柜上摆上了中外名著,唐诗宋词等等经典读本,希望能给他一个读书的氛围,让他有挑战自己和阅读经典的勇气,更多的是弥补自己在幼年时无书可读的缺憾。
收到的稿费,我都当成购书的专款,带着儿子跑遍县城的书店,满载而归。
渐渐的,我的书房被塞得满满,拥挤不堪,不得不控制购书。
一次去小区物业交电费,意外的发现,小区竟然还有个“农家书屋”,进去一看,将近三十平方的书屋,图书品类繁多,文学、历史、艺术、漫画绘本、种花养殖,书屋中间是崭新干净的大书案,书案周围摆放六七把扶手椅。书屋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类似这样的“农家书屋”已经遍布全县的街道、乡镇,不论你在哪儿,去农家书房读书借书都很方便,借书手续极其简单,而且全是免费的。
欣喜之余,我想到了我儿时生活的地方,老家的孩子们都有了读书的地方,而他们的父母,一定不会再像当年我妈妈那样,把一切的课外读物都视为洪水猛兽,这对于爱书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
从此后,家门口的这个“农家书屋”就成为我和儿子的大书房。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带着儿子,穿过绿树成荫的小区道路,陶醉在文字所构筑的美妙世界里。
不知不觉中,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那个灰头土脸的小县城不见了,我们置身于一个园林般的城市里。
图书馆也搬离了老城区,落户在新城的一片徽式建筑里,一楼分别是儿童、成人阅览室,二楼是借阅室。近千平方的借阅室宽敞明亮,书的品类也增加了很多。走在一排排书架中,在书海中遴选我们喜欢的书。你可以把一大堆书摊在那里,悠闲地看半天,还可以把书带回家,一切免费。在空间和金钱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存在,圆了太多爱书人的梦想。
离我家不远新建了嘉山公园,公园里四季花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茶余饭后,我喜欢在公园散步。公园西北角有一栋中式建筑,斗拱回廊、飞檐翘角、曲径通幽,给公园增添了几许风韵。建筑的正门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嘉山书院!踏进来一看,一楼是书画、剪纸等展厅,二楼是一排排整齐的书柜,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图书分门别类整理上架。窗边一排排桌椅上坐着正专心看书的读者。推开窗,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小桥流水、花团锦簇、绿草如茵。
嘉山书院,给我们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寻到一份宁静和悠远;为爱书人构建了一个心灵的世外桃源、梦幻的天堂。
除了传统的阅读,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也给阅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手机里有在线阅读、移动图书馆、各种听书软件。近几年我特别喜欢的几位作家,如毛姆、黑塞、夏目簌石等,他们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做家务的同时听完的,节省时间,一举两得。
不过,现实生活里,只要条件允许,我尽量不依靠电子阅读,因为常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而传统的纸本书,更有书香的氛围。捧起书,将你的时间完全交给了书本,顿时就可以忘记周围的纷扰。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是的,爱书人的恐怕心情都是一样吧,孟德斯鸠的话非常准确。
四十年光阴荏苒,四十年沧海桑田。这四十年倏忽而过却又翻天覆地。
四十岁的人生,已过不惑,然而,读书之心未改。
而此时,若读书仍是你的梦想,那么,改革的成果处处为你铺平读书的道路;开放的盛世时时向你递上读书的邀请函。而你,只管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