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蛰居斋主:知书达理也要变通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蛰居斋主 / 图:堆糖
知书达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风和教养是体现国民有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目标准则。所谓知书达理就是有知识懂礼貌,也叫知书达礼。知书即多读书读好书,达理指人有文化教养,俗话说得好:“理从书里出”。书是无言的老师,是通往智慧和成功的阶梯及桥梁。“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就是知书达理的范畴,也是我们对于自己及子女的要求和期望。
要做到知书达理,就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和提升自己。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书达理能使人明辨是非,唾弃蛮荒无礼,行为举止文明。能给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益处,只有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尽管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也会事与愿违,但知书达理是判别一个人学识与修养的标准,而不是界定成功及失败的天平和砝码。古人崇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考状元、招驸马、升官发财来衡量人最终和最佳的人生价值。从古至今要想子女有出息,首先是求学读书,其内心目的无非是脱贫致富升官发财荣宗耀祖。
虽然一阶段也曾经批判过“读书做官论”,甚至官冕堂皇地认为读书完全是为革命服务,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不受剥削和压迫而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但凭心而论,黄金屋和颜如玉也确实成了激发许多人努力拚搏改变命运的诱饵和动力。读书路上芸芸众生,许多人头悬梁 锥刺股,起五更睡半夜,聚萤映雪凿壁借光。为的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中的辛酸苦辣、孰喜孰悲也是心知肚明一言难尽。
读书可启蒙益智,能知古今晓天下,能达四方修秉性,可磨炼人格辨别是非研求学术,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修为。但也有的人因为读书命运结果却是悲哀的,诸如历史上李白、杜甫、孙膑、司马迁之流,因性格耿直无私、刚正不阿据理力争而触怒权贵,无是因知书达理而为自己掘下了万劫不复坟墓。所以如此分析窃以为彼此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因果关系。一个人如若读书明理后,胸襟中便会无端生起许多与平常人不一般的理想和抱负,知书达理到一定的境界,那些理想和抱负便会滋生膨胀。而一旦膨胀和驿动,便象储存着巨大能量的火山,总想凭万丈热情一已之力去追求真理正义,去改变整个世界。但实事是真理与现实有时候很难相提并论,先哲圣人创造的真理只是流传在书本上,但现实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存在着社会生活各个层次的具体问题。所以想真正要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群体,要真正做到知书达理适者生存,还需要学中干、干后学这样一段实践过程。这就是现实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仍屈尊在文盲老师傅手下当学徒的缘故。
所谓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才能驰骋疆场。如果一味地只是用书本知识去约束自己的观点立场,用来作为狭隘的为人处世的原则而一成不变,最后的结果可能与现实大相径庭,亦或风马牛不相及。最终被折腾得心力交瘁,以至于很难适应生存环境,慢慢会发现,你掌握的一系列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显得格格不入,常常碰壁处处打脸,整个是头昏脑胀鼻青脸肿,那次第岂一个囧字了得。
早在单位办公室工作时,办公室主任经常是写起文稿错字连篇,发起言来总是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因此惹出了不少的笑话,大家背后称他为“白主任”。即便如此由于他善于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加上又会陪领导推杯换盏,深得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在单位混得很吃香,后来还提升为单位二把手。我虽然谈不上知书达理,但相比较这位“白主任”来说,总算粗通文字略知一二。也就因为多读了一点书,总爱认死理、假清高,视权贵与金钱如粪土,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虽然言行中规中矩善良正直,却总得不到环境的认可,被现实所抛弃。即使艰难拚搏求上进,也很难取得人生的成功,于是乎郁闷憋屈,甚至愤世嫉俗。常常悲叹老天不公,让那些少读书或没读书的人事事通顺件件成功,幸运的光环为什么总是笼罩在他们头上。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错在自己,所谓知书达理二者缺一不可,有些人虽然读书差强人意,但智商不高情商高,人家读的是无字书,他们往往不知孔孟之道为何物,却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处处投合领导的胃口,时时揣测权贵的喜好和心理活动。在为人处世上时刻以一已私利为中心,只追求结果而轻淡过程,行事不依常规不按套路出牌,甚至于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读书人自命清高,看不上没读书的俗人,则更是悲哀复悲哀了。殊不知你掌握的知识,奉行的真理原则与世俗多有相悖,你认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却能识积如山口若悬河。他们不刻意去追求真理,却注重实际唯利是图。所以适者生存也是丛林法则的金科玉律,无怪乎“百无一用是书生”。
同样在单位发生的鲜明残酷的事例:我与同事同时分管两个花生收购仓库,不识时务的我只想着兢兢业业循规蹈矩,唯恐仓库花生出现大的损耗,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花生数量多了六千多斤。而我那同事老谋深算,请人往仓库花生内掺入近万斤石子和泥土,最后仓库还损耗了一万多斤花生。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第二年我没做了保管员,而损耗一万多斤花生的同事却再次连任仓库保管。后来才恍然大悟,幕后的原因就是领导慧眼识“珠”,那同事凭借偷梁换柱的手段损公肥私,让领导得到了好处,反正损失单位无所谓,肥水落进了领导干部的口袋,相比之下领导凭什么不赏识我同事呢?冤就冤在我这个不懂门道的呆头鹅,以为做好了本职工作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把书本真理当成了万能不变的尚方宝剑,于是我因拘泥呆板被无情的踢出了局。
说到这里恐有人误认为我是崇尚无原则的拜金主义,或羡慕那些道可道非常道的委屈求全。其实我认为的焦点在于不必拘泥于一板一眼的知书达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人生成功的读书人大都对于社会知识这样的无字书也能触类旁通,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历过世事沧桑的摸爬滚打,最后才集腋成裘一鸣惊人的。如果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没读书或少读书的人还能混得风生水起,那么读书人就要检讨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希望莘莘学子对于知书达理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更要悟书理善变通,这样才能把努力学到的知识变成开拓未来锦绣前程的定位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