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立冬不见霜,长工来年要歇脚”啥意思?今冬会暖么?
导读:农村俗语:“立冬不见霜,长工来年要歇脚”啥意思?今冬会暖么?
经过了霜降,我们今天迎来了立冬,吃饺子、拜先人,喜欢美食的朋友们还有羊肉炉、姜母鸭为伴,这个立冬真是美味。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在农村,立冬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立是开始,冬即冬天。立冬最大的特点就是温度开始大幅度下降,而人们判定冬天冷的程度多数都会通过看冰冻的程度,在笔者的家乡东北地区,立冬开始后,水凝成冰,半夜的温度是最低,这两天的温度是零下10°C,那么为什么这句俗语说”立冬不见霜,长工来年要歇脚“呢?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立冬节气在最北方会形成冰,因为我国跨度比较大,自北向南气温会越来越高,在稍微偏南的地方现在温度还没有达到凝结成冰的程度,而凝结成冰的过程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会有霜的出现,大家都知道霜的出现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也就是咱们农村人常说的水汽,二是气温要降到零度以下,所以这个俗语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是如果立冬的气温达不到零度以下,那么很多长工明年就要开始歇脚(休息)。
立冬冷不冷跟长工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么?
对于现在的农民其实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因为是现代农业,气温的高低都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但在过去,预报气温没有先进的仪器,人们对于温度很难掌握,就像俗语中说的,立冬不见霜气温高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可能就会是一个暖冬,暖冬的话对于农村明年的收成会有很大影响,农作物产量低,收成不好,肯定不会用很多工人劳作,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工人休息的情况。而在农村其实还有一句俗语跟这个非常相似“冬打雷,遍地贼”,打雷说的就是气温低,水汽没有凝结成霜,所以就会产生打雷现象,而打雷预示着冬季的收成就会受到气候影响,减产或者出现倒春寒都会影响产量,因此会耽误很多工人第二年的工作。
立冬不见霜,一定会是暖冬么?今年会偏暖么?
其实这些俗语只是当时人们缺乏科学技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化,对于冬天的冷暖是没有预见性的,立冬当天的气温只能代表当天的气温,对于未来的气温起不到决定作用。现在全球气温都在变暖,笔者所在的东北记得在小时候九几年的时候,冬天还会飘起鹅毛大雪,而且经常会刮“大烟炮”(一种大风伴随大雪的现象),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冬天连降雪都明显变少了,冷的周期也缩短了很长时间,可见气温上升的是有多么高。
对于气温的下降或者升高,都会考虑一些综合因素,而在冬天,判断气温高低多数都是根据海平面的温度来进行判断,海平面的温度低就会出来寒流,这样我们内陆的气温就会下降很多,如果海平面的温度高就会吹来暖流,这样我们内陆的气温就会升高很多,最近这些年的气温总结起来基本是一年比一年高,所以今年我们有可能会偏暖一些。
但今年还是比较特殊的,在8月份东太平洋就已经形成了拉尼娜,拉尼娜现象预示着海平面会出现低温,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内陆的气温,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迹象现实今年我们会是冷冬,因为今年冷冬或暖冬要从很多方面,但不管是冷冬还是暖冬,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地做好准备,冷冬就要多穿多保暖,暖冬也不能松懈,以免着凉对身体不好,冬季要注意外出安全,同时也要注意吃这方面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