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破局:受疫情催化,灵活用工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亟待通过灵活用工,实现科技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红利的退坡,以5G为代表的智能时代到来,企业该如何通过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推陈出新,迎接新市场的考验,已成为每一家企业发展中必须拥有的危机意识与思考课题。

如今,高额的运营成本正迫使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人员结构调整、人力成本优化,人事效率管控。
企业选择使用灵活用工有诸多原因,前三大原因即为“优化人员结构”、“缩减编制”和“提升用人灵活性”。
目前,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通用型岗位”,即各行业、各领域都会设置的具有支持性、管理性和职能性的岗位。
另一类是“专业型岗位”,即需要特定行业背景或职业技能的岗位。
地域上,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据相关数据,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其中,又以上海最高(35.9%),在这部分从业人员中,其中年龄占比最高多集中在85后。
所以未来无论是通用型岗位还是专业型岗位,都更青睐年轻员工。

根据大数据统计,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其中又以一线城市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方式持较大的开放态度。其招聘的灵活岗位主要包括了保险代理人、家政小时工、快递、送餐员、家电维修、装修、促销员等。

(员工愿意尝试灵活用工岗位的人群比例)

目前国内企业对于灵活用工有13.7%的企业是完全不了解,了解一点占比69.5%,很了解的占比16.8%,在2020年将会是灵活用工趋势发展飞速的一年,当企业和个人更多的了解灵活用工模式所带来的利益后,将会很大的在国内普及,人人做到该交的税必交,不必交的税一分也不多缴纳。

2020年更多的企业将会结合员工意愿度,企业人力转型升级,首推内部灵活用工。所谓内部灵活用工,就是从企业内部可控的劳动力入手,借助第三方灵活用工平台,在现有人力资源池中以任务匹配和任务领取制度驱动自身组织,最终交付结果领取佣金并完税的一种用工方式。

2月3日,盒马宣布将接受知名餐饮企业云海肴、青年餐厅的员工入驻盒马工作,共计近500人,盒马将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消息一出,舆论反应一片叫好,“共享员工”一时间被称为神操作。
沃尔玛、苏宁、京东7FRESH等大型企业都发出了类似号召,短短半月以来,“共享员工”计划遍地开花。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17年,灵活用工渗透率即已达32%和42%,而同期在中国,灵活用工的渗透率仅为9%。

那么“共享员工”热潮是否为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企业雇佣理念转变,灵活用工迎来发展契机。
对比此次疫情期间,朋友圈对于“共享员工”计划的热烈响应,国内灵活用工行业是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灵活用工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
对此,我们随机采访了30家企业和20名从业者,试图通过这些与灵活用工行业发展最息息相关的群体,探究行业是否真的“未来已来”。

“共享员工”不是新点子

灵活用工渗透率相对较高的行业,此次疫情期间做了怎样的布局?
杜超是国内某大型连锁超市西安一家门店的负责人,该门店业务涵盖到家配送。
疫情延续至2月上旬,“用工荒”的现象开始突显,春节期间在岗的员工已多日无休,超负荷运转,而本应返岗的员工却因为疫情期间各地管控原因,迟迟无法到岗。
杜超的门店采用了“共享员工”的方式,招募了近300人。在庆幸业务正常运转的同时,门店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由于先前的人力布局,特殊时期除了为“共享员工”照常发放工资外,还要负担全职员工的工资支出。
“共享过来的员工其实就是兼职人员”,杜超说。他所管辖的门店有近600名左右员工,过去仅30%左右是兼职人员。
他表示疫情过后,门店会进行详细复盘,考虑大幅增加兼职人员的比例。从业务角度出发,灵活的用人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过去行业里普遍采用兼职应对短期的业务量暴增,称之为‘削峰’,但疫情揭示了更多用人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而同为零售行业从业者的何健,则进一步看到了“共享员工”方式的本质。
何健是国内某大型连锁超市华南地区的HR负责人,他所管辖的多家门店共计有近8000名员工,其中约有1350人左右是兼职人员。
疫情期间,面对多家门店缺人的问题,何健也曾考虑过借鉴盒马的“共享员工“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难点重重。
如找到合适的人员出让企业?共享员工如何统一调配?期间工资如何支付?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甲方人资负责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何健说:“这事儿其实更多地需要第三方平台把停业的中小企业员工召集起来,负责培训、薪酬协调等等,对于我们用工方来说没有改变过去向第三方平台进行服务购买的本质,无非就是短期内大幅扩充兼职人员”。
做法更为超前的,是华东地区某百货综合体集团。
据了解,该集团总员工数量约1.2万(不含专柜),除了管理岗之外,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在这次疫情中,他们人力成本的损失较小。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从2015年起,集团就开始改变大而全的用工模式,取而代之的灵活用工模式,可以让企业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零售服务业是国内灵活用工普及程度较高的行业,这一类行业诸如骑手、服务员、收银员等岗位需求量大且容易标准化。
我们发现,疫情促使该行业的很多管理负责人都在加速对“零工”人员的配置比例。

被扭转的雇佣理念

灵活用工普及率不高的行业,疫情过后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王良是杭州一家连锁快餐加盟店的店主,房租、人员、囤货是疫情停业期间的最大成本。
17名全职员工,2月损耗的人员成本12万左右。快餐店的总部加入了一个“共享员工”的计划,但其实对于员工的所在地,交通出行都有要求。王良就报上去了4个人,多少还是减轻了一点负担。
他说,第一次听说“共享员工”这种操作,就开始琢磨自己的人可以出去做兼职,那他的店里为什么不能招兼职员工。
现在底层服务业的用人成本太高,全职员工甚至还有要求包吃包住的。王良盘算着今后应该从什么渠道找靠谱的兼职用工。
类似这样中小规模的实体餐饮店,我们调研了近30家。
大部分企业主和王良一样从未尝试过灵活用工,少部分企业主原本采用10%左右的兼职用工,基于疫情期间颗粒无收,成本居高不下,预计把兼职用工比例提高到30%左右。

注:2018年我国共有2.57万家餐饮企业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厦门的民宿老板娘王子瑜。
她在厦门开了7家民宿,旅游行业一片哀嚎之时,王子瑜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忙着跟微信群里50多位保洁阿姨和客房服务生,商量延后发工资。
“这种关头不会选择把人开掉,可是钱真的是付不出那么多。”年前刚刚落实一家曾厝垵附近的新民宿开业,王子瑜花掉了很多钱。
年前接的单过年期间都退了,一分钱没赚。接下来各方的租金还要继续付,人力成本让她头大,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不能停。
“不是没有用兼职,以前觉得不好管理,也不稳定,明年一定要改变策略了”王子瑜说。
民宿只能算是酒店、旅游行业的一个小小缩影。
有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酒店行业净利率仅约1%,其中人力成本费率高达27.2%,年增幅达到13.3%。
过快增长的人工成本将会加速酒店行业向灵活用工转型。
疫情的影响覆盖到制造业、建筑业等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主,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在线的方式寻找灵活用工。
富阳某医药设备工厂在大年三十当天,通过青团社找到了20名工人,全力发货助力武汉疫情一线。
建筑行业的核心劳动力诸如水泥工、电工等,原本是较为闲散的包工头制形式。
我们了解到疫情期间由于用工荒,迫使部分建筑公司负责人尝试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招募技术型工人。
我们认为,很多企业主的雇佣理念正在向灵活用工方向转变。
延迟复工影响生产,雇佣全职成本过高,企业为了降本增效,主观上有了采取灵活用工的动力。

一场“自由职业”的实验

就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一场“自由职业”的实验。
从大年初四到今天,王鸣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开工。王鸣是程序员,去年12月底因为996的加班吃不消,就从前单位辞职了。
休息了大半个月后,本想年后再找工作,就暂时从朋友那里接了一个项目做。
结果疫情导致各家做线上服务的平台爆发式增长,王鸣一个项目没做完又接到了别的朋友的请求。
王鸣“被迫”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他开玩笑地说,收入没受影响很开心,不过和全职上班比起来,在家上班也并不轻松。
自由职业唯一的好处是自己可以安排工作节奏,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他发现自己开始自学处理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的需求,还需要和不同的陌生人进行高效配合,这些都是全职工作中不曾收获的能力。

同样在特殊时期体验自由职业的,还有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202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预计有874万,这些学生原本应该经过校招,开始进入企业工作。
疫情推迟了校招的进度,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则选择主动寻找机会。
某传媒学院应届生吴佳雨的抖音粉丝有289W,大四上半学期学校课非常少,她无聊开始拍抖音。
吴佳雨现在单条视频的平均点赞量在20w左右,偶尔也会有过百万的点赞记录。
吴佳雨说:“大厂的校招都还差面试阶段,推进的慢。我不是很着急,抖音能断断续续带来一些收入。很多学长学姐都把拍抖音当成副业。”
60秒的视频背后,是改过无数遍的文案,花12个小时的剪辑、录了几十遍的配音。不管怎么说,吴佳雨不能算是待业在家的那一类。
吴雨佳是00后,对于成为自由职业者,她的心态更加开放,她说:“哪天拍视频接广告足够养活自己,我宁愿不要出门找工作。”
调查发现,白领人群中的很多岗位从业者,诸如设计、摄影、编程、剪辑、知识付费讲师等等,疫情期间不受影响。
一方面,这些岗位所涉及的大多属于在线产业,另一方面,这些从业者的技能很容易找到兼职工作。
这一现象或许会给很多职场白领一些启示,是否多一份技能,能够在特殊时期多一份保障。

灵活用工行业走向何方?

疫情事件,会推动灵活用工行业迎来新的增长拐点吗?
有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平台兼职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62%,新增注册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1%。
无论是企业主对于用人模式的态度转变,还是从业者对于灵活用工的意识提升,对于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都有正面的推动意义。
纵观行业全局,标准化程度高、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仍然是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的主流。
但是随着年轻群体的从业意识转变,第三方平台的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型岗位或将成为灵活用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政策层面来说,2月7日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意见指出,鼓励企业灵活安排工作时间,鼓励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
这也是“灵活用工”一词首次写入人社部的文件中,此前更多地是被各级政府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对灵活用工模式的认可,在国家政策角度推动企业雇佣理念转变。
灵活用工行业的未来,由政府政策规范、企业合规操作、从业者意识和技能的提升、第三方平台保障这四重因素共同推动。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a6-obCsL2AB4NlFWYEDZ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