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野蛞蝓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随着莴笋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农户种植。然而,莴笋病虫害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总结了莴笋野蛞蝓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0mm左右,翅展46mm。头部、胸部灰色,颈板近基部生黑横线1条。腹部褐灰色。前翅灰色或杂褐色,翅脉黑色,亚中榴基部有黑色纵线l条;内横线黑色呈深锯齿状;肾纹黑边隐约可见;中横线暗褐色,不清楚;缘线具1列黑色长点。后翅黄白色,翅脉明显,端区及横脉纹暗褐色。
卵 半圆形,有纵棱及横道,乳白色至浅黄色。
末龄幼虫 体长45mm左右,头黑色,头盖缝灰白色。气门线、背线黄色,各体节两侧在两线之间各具近棱形大黑斑1个,斑外有浅黄色 环,各节间生哑铃状黑斑。腹面黑色,节间也有黑黄相间点块。围气门片、气门筛黑色,气门后具小黑点1个。胸足及腹足基部黑色。
蛹 长23mm左右,红褐色,化蛹时作一土茧。
发生规律:
莴苣冬夜蛾在在辽宁、吉林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6月下旬至9月初出现。
莴苣冬夜蛾的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灭卵及初孵幼虫。利用成虫产卵成块,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的特点,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摘卵和消灭集中为害的幼虫。2、用糖醋液或胡萝卜、豆饼等发酵液,加少许红糖、敌百虫进行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杀。采用黑光灯、频振式灯诱蛾。
3、最佳防治期是卵盛孵期至2龄幼虫始盛期。药剂可用10%除尽(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0.8%方除(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4000倍液,或5%美除(虱螨脲)乳油800倍液,或2.5%菜喜(多杀毒素)悬浮剂1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2000倍液防治,防效均可达90%以上。为了延缓该虫的抗药性,应注意不同农药交替使用,少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采用低容量喷雾,除了植株上要均匀着药以外,植株根际附近地面要同时喷透,以防漏治滚落地面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