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治疗,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血脂水平
目前,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高血压、高脂血症疾病[1],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认为是头号杀手,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纷繁复杂,但效果千差万别。近年来,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8岁,平均(65.4±4.4)岁;其中高血脂4例,高血压8例,颅内出血9例,脑梗死2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0~80岁,平均(65.6±4.5)岁;其中高血脂4例,高血压8例,颅内出血10例,脑梗死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减量。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两组治疗前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变化:两组IMT、斑块大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认为是头号杀手,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依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益气活血和通络止痛功效的一类新型中成药[2],可以用于治疗老年顽固性心绞痛、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偏头痛、高脂血症、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中风后遗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颈椎病等主要由酸枣仁、土鳖虫、蜈蚣、人参、降香、檀香、水蛭、全蝎、乳香、蝉蜕、冰片、赤芍等12味药组成[3]。通心络胶囊对高血脂病、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的防治具有显著作用,证实能显著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厚度、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管腔的程度以及心肌脂质含量、减轻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4]。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并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使心肌缺血的程度减轻,范围减小,保护心肌梗死区,改善缺血心肌的供求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取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血脂水平明显下降,IMT明显变薄,斑块大小逐渐缩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召展.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3):256-258.
[2]刘君.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5(1):31.
[3]曹明华.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5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1):36.
[4]李春梅,郝冠忠.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19-20.
作者:林世勇 单位:四川省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