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鱼鳞坑?
1.定义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
2.修建方式
鱼鳞坑是在被冲沟切割破碎的坡面上,坡度一般在15°~45°之间,或作为陡坡地(45°)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由于不便于修筑水平的截水沟,于是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
可将树植在坑中。
3.功能
这是工程措施(修坑)和生物措施(植树)相结合。具有拦截地表径流(蓄水)、减轻水土流失,保水保土保肥的功能。
4.分布
鱼鳞坑整地多用于水土流失较重的干旱山地及黄土地区。
试题链接
(2020·四川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2)阐释鱼鳞坑能使坡面侵蚀大为减弱的原因。
(3)指出大量修筑鱼鳞坑后M河水位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4)M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试推测原因。
参考答案:
(1)坑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
(2)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呈品字形,分散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利于植被生长,增强了植被对坡面的保护。
(3)变化特征: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臧小。原因:夏季(汛期时),由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汇入减少,河流水位降低;冬季(枯水期时),由于汛期下渗量增加,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河流增多,河流水位升高;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4)不同坡面的坡度、降水、土壤等特征存在差异,需因地制宜修建不同规格标准的鱼鳞坑;同一坡面不同坡位的流速和流量有差异,需合理设置上坡、中坡、下坡鱼鳞坑的规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