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病...分6型用药...张伯臾

1.冠心病惯用方

(1)气滞型惯用方:

瓜蒌12克,薤白头6克,郁金9克,丹参15克。

症见以胸闷为主,胸痛或窜痛不定,或兼见脘胀,腹胀,嗳气,矢气,舌苔薄白,脉细、弦、滑。

*脾湿重、苔腻者,加川朴、砂仁、白豆蔻、香附。

*症重者可再加降香、茅术。

*胸闷重者加枳壳。

*对舌红,心阴虚者加八月札、绿萼梅、佛手、苏噜子。

*慢性支气管炎伴短气无明显阴伤者加沉香。

(2)痰浊型惯用方:

枳实9克,瓜蒌、半夏各12克,茯苓15克。

症见胸闷满、口中黏腻,咳唾涎沫,胸痛较轻,纳呆倦怠,面黄,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慢性支气管炎咳白薄痰,入冬更甚,口不干,苔薄白,属痰饮者,加桂枝、白术、陈皮。

*咳稠厚白痰,口稍干,苔薄白干者加竹茹、陈皮。

*口干苔微黄,属痰热者加黄连、竹茹、陈皮。

*吐黄浓厚痰,口干,大便干,心烦,属痰火者,去半夏,加生石膏、海浮石、海蛤粉。

*痰火便秘,苔厚腻者,去生石膏,加元明粉,或滚痰丸。

*对高血压中风后遗症,言语不利,苔腻,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石菖蒲。

*便干加滚痰丸;言语不清偏热者,加天竺黄、川贝母,鲜淡竹沥、姜汁。

(3)血瘀型惯用方:

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郁金各9克

胸痛较剧,痛有定处,甚则胸痛彻背,上行肩臂,面色灰黄,目眶暗黑,口干不欲饮,或但欲嗽,身有瘀斑,口鼻作衄,舌质暗红,瘀斑,舌下脉络瘀胀,脉涩、细、弦。

*舌边瘀斑、青紫、暗红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赤芍。

*日久入络者,加地鳖虫、莪术。

*对心损较重,动则疼痛加重者,加益母草、泽兰叶。

*阴虚内热者去川芎,加生地、丹皮。

*胸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如服乳香、没药后不适可改用失笑散;仍不适者改用生蒲黄、甘松。

*偏心阴虚者,去川芎,加白芍、甘草。

*对心肌梗死剧痛者,加苏合香丸1粒。

*有寒象者,加细辛。

*热象不显者,加桂枝。

(4)心气(阳)虚型惯用方:

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心悸,心慌,动辄胸闷胸痛,面色晄白,萎黄,气短,动则更甚,倦怠头晕,舌淡白或暗,脉虚、细、迟、弱、缓。

* 阳虚者加附子、干姜、桂枝(肉桂)、鹿角。

*阳虚有水饮者加附子、茯苓、白芍、生姜皮。

*阴寒盛者于阳虚药中再加制川乌、川椒。

*兼心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芍药、仙鹤草,并加重黄芪。

*心神虚眠少,卧不安者加淮小麦、酸枣仁、柏子仁、大枣。

(5)心阴(血)虚型惯用方:

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玄参10克,生地15克。

胸闷痛不甚,多为活动后闷痛,心悸,心慌较甚,梦寐不安,易盗汗,口干,便艰,头晕耳鸣,甚则面红颧赤,自觉内热,舌红少津,脉细弦数。

*夹热者咽干咽痛,身热,心烦不得眠,心中懊

,多汗,便艰,舌红绛,脉细数。

*对夹有内热,痰湿,胸痛重者,去五味子,热重者加黄连、黄芩、知母。

*烦热重者,加黄连、阿胶、鸡子黄、丹皮、煅龙骨、煅牡蛎。

*热重失眠者,上法再加朱砂安神丸。

*口干者加石斛。

*对热不重加丹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舌尖碎,口腔溃疡者,加生地、木通、淡竹叶、黄连、生甘草。

*心神虚者,加炒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炙甘草。

*失眠者加天王补心丹、夜交藤、合欢皮。

*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枳实。

(6)气阴两虚型惯用方:

党参12克,黄芪15克,北沙参、麦冬各12克。

症兼有心气虚和心阴虚两组症状,分阴虚及气、气虚及阴两类。

*气虚为主者,加黄精、玉竹、白术。

*阴虚为主者,加石斛、白芍、天冬、生甘草、生地、制首乌。

*兼脾气虚者,加太子参、黄精。

*便溏者,加山药、荷叶。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该病属心痹范畴。综观张先生诊治冠心病的医论与治则治法经验,始终把握虚损为本因,邪实为标症。

治心不忘整体,祛邪不使伤正。

阴阳气血不足与痰气瘀虚实夹杂虽宜兼治,而主次偏重不同,标本缓急有异,临证审病,因人因证务求精详。

组方投药则规矩变通兼备,故其疗效佳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