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到底是个啥?

文/辰哥

每年12月都有两个会议,先开政治局会议,后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者相距一周左右,前者主要是为后者做铺垫。
一般来讲12月份先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更加务虚一些,主要是定原则和把方向,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务实一些,会提很多具体的经济治理思路。
虽然这次大体上也是这样的套路,不过在刚召开不久的政治局会议有一个新的提法是值得我们留意的,那就是需求侧改革。
原文是这样写的——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这句话值得你多读两遍。
要知道领导人在政治局这种可以决定国家走向的会议上,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冒出来一个新词汇的,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再三斟酌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词汇一定是发现了国家的某项问题,需要这种方法来解决。
回顾2015年底提出的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一开始市场并没有很在意,大家都觉得不容易落地,但后来的实际行动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后该政策贯穿了整个十三五期间;
2016年,供给侧改革重点落在传统产业去产能,行业出清,大鱼吃小鱼,催生了一大波轰轰烈烈的钢铁煤炭水泥涨价行情;
2017年底,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重心逐渐转移至金融领域,金融去杠杆导致了P2P暴雷潮,各种债务违约,股市崩盘,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18年底,金融杠杆被极大压缩,供给侧改革的重心逐渐转移至补短板,尤其是以5G为首的新基建领域,这也导致了像是深南电路,沪电股份这样的PCB板企业股价火箭式起飞……
明白了这点,相信你就应该深知新提法的重要意义了,往小了说它可以影响你兜里的钱包大小,往大了说它影响着国家经济走势。
从高处往下看,目前拉动我国经济传统的三驾马车正处于变轨期。
投资肯定还是要继续,但是以往依赖其产生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弱,走老路注定是死路一条;出口虽然看着不错,但在疫情何时能够彻底解除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能否终结的未知数下,前路较为迷茫。
既然不能寄希望在别人身上,那只能把目光多往自己身上瞅瞅,我们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庞大市场还没被开发,消费升级才刚刚兴起,正是“广袤天地,大有作为”。
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外双轨循环的主导思想,并且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为明年定下需求侧改革的务实基调。
那所谓的需求侧改革到底是怎么个改法呢?
其实答案就在这句话里: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国民有需要的,我们就要供给,而且是尽量靠自己来生产供给。
那是不是你需要了就可以无限供给呢?也不是,我们要做到的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以大家去菜市场买苹果为例,如果是大家的需求多,供给少,就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小摊贩可以坐地起价,影响消费者利益;如果大家的需求少,供给多,必然会剩下不少苹果卖不出去,这样它只能烂掉,小摊贩就会造成损失。
所以说寻找一个供需平衡点就是最优解。
我们将这个模型套进房地产里,房子本应该是商品遵循和苹果一样的定律,但是建好的房子相比苹果不会烂掉,再加上国人长久以来的观念将房地产赋予了“炒作投机”的金融属性,这样一来这个动态平衡就出了大问题。
当政府土地供给少时,大家的需求多会造成供不应求会导致房价上涨,正因为房地产的投机属性,在大家看到优质地块供需不平衡嗖嗖上涨时,他们觉得自己家里的地也该上涨于是大家哄拥而上,把即使是供给较少但是需求也没有那么多的地块炒到了它不该在位置。
就像是你拿着树下原本没人要的烂苹果,想要卖正常的苹果价格,正常情况供给再紧张也不会有人买烂掉苹果的,但是加上投机属性之后完全变了样。
当国家过完舒服旱涝保收的日子,有一天突然抬头一看下面老百姓绝大部分的身家都在房地产身上,要知道现在还是政府控制着供给紧缩的阶段,国家害怕出现系统性风险也不敢一下就把供给放开,但是需求是不会变的,它会导致优质苹果卖得越来越贵,很多年轻人对于这个是刚需不得不用六个钱包再背负高额的贷款咬紧牙关过日子。
于是就出现这样古怪的情况,政府害怕出现系统风险不敢一口气放开供给,已经坐享渔翁之利的投资者觉得房价还能涨还买更多优质苹果获取利益,年轻人由于刚需只能咬牙被榨压为前人买单,再也无力额外消费。
就这样经济陷入了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的怪圈。

本质上就是通过攫取后面几十年年轻人的利益,进行着涸泽而渔的手段。
然而,在新时代,这样的怪圈一定要被打破。
苹果会被贴上标签,优质的苹果就该有优质苹果的价格,烂掉的苹果也别想能卖出更贵的价格。
村里的吃村里价格的苹果,城里的吃城里价格的苹果,这样一来年轻人压力没那么大了,兜里有余钱也能想着花天酒地一番。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能明白了:
所谓的需求侧改革,就是通过新老基建合力为消费者打通关键环节,为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促进内需消费。
举个例子,我们一直在做的传统基建像是高铁,高速等很大程度上为了增加让你出去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和便利,降低你的时间成本;我们在做的像是补贴建设充电桩,5G基站等新基建,前者是为了增加你开新能源车的便捷度,后者是为了引导你进行消费升级……
这些所有的一切,你都可以理解成在降低你的购买成本,消减你不去消费的各种借口。
这么一说,国家未来的规划就很清楚了。
只要能够降低你购买成本的东西都会受到适度的促进,那些阻碍你消费的“固定支出(比如说房贷、房租、医疗等等)”也会受到一定挤压,将原本的哑铃形收入差距尽量转为棒槌形,从而在供需两侧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样一来不仅是地主家,平民家也终于出现余粮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这么妖娆,消费不是自然就来了。
(PS:希望你能明白国家真正的用意,并且跟随大势做正确的选择。喜欢的童鞋点个“在看”“星标”支持一下吧,顺便说一下有人反应加入星球微信会提示风险,主要是微信这边对知识星球的限流,不用理会正常往下走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