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今年的语文高考题是这个,您能及格吗

“其生五,其气三”,是什么意思?

“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出自《素问》之《生气通天论》和《六节藏象论》,摘录如下。

《生气通天论》: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又《六节藏象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很多人对“其生五,其气三”不解,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唐代的王冰认为“其气三”是指天气、地气、运气,有的人认为“谓天地间九州等物,其生皆在阴、阳及和三气”,有的人认为“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就是三阴三阳的意思”。

很显然,持以上看法的人语文没有学好,古文功底太差。

千万不要因为王冰等人是唐朝人,就认为他们的古文功底很好。

记得很多年前还在上学时,语文考试必做的题目之一是阅读理解,给考生一篇文章,阅读后理解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之类。

现在给您一篇《生气通天论》,阅读后理解“其生五,其气三”是什么意思。

一篇文章提出了概念或理论,都会在文中展开论述,以说明作者的思想。而现在以及古代的王冰等人,不是在原著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却是海阔天空地胡想,脱离了原著,自己搞创作,一些读者无知,以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真解。

事实上,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即脱离原著,但抄袭原著的概念,然后参杂自己的私货,愚弄无知的读者。

让我们来阅读理解《生气通天论》整篇都在讲什么?

文章开头就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作者之意,世间万物都与天气相通,故而“其生五,其气三”。也就是说,“其生五,其气三”是天气使然。

接下来作者展开论述阳气,譬如: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作者继续谈到了阴气,譬如: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作者论述了阳气和阴气,指出,一天之中白天阳气盛,晚上则阳气虚,即“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作者由自然界的白天黑夜论述阳气阴气之义,并通论于人,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接下来作者论述四时之气: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到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论述了白天黑夜的阳气和阴气,又论述了四时之气。显然,作者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受白天黑夜的阴阳之气与四时之气影响,这就是“其气三”之意,这三气影响了人的一生,故“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故“其气三”就是指白天的阳气,晚上的阴气,以及贯穿其中的四时之气,这三气都是“天气”。

所以又在《六节藏象论》中这样说:

“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

天、地、人都受白天、黑夜、四时之气的影响,即“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生气通天论》文尾谈到了“其生五”之义: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五味生阴,即“其生五”。

好好学语文吧,不是能看会写就算学好语文了,不是会吟诗赋词就算学好语文了,语文是自然科学。

看不懂《素问》,《灵枢》,是因为您的语文不及格,即便上过大学,学会多种外语,您的语文水平还是差之甚远。

从《素问》或《灵枢》中任意选取文章,作为阅读理解的考题,估计全国也没几个人能及格的。

最后,不谦真人出一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后,请回答,上工为什么不刺方其盛者以及其病之与脉相逆者?

《灵枢·逆顺》: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黄帝曰:候之奈何?

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