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中医都是骗子
有人看了太极拳师魏雷被击倒的视频后说:太极拳和中医都是骗子。这次中医是莫名其妙地中枪了。那么太极拳是不是骗子呢?
不谦真人没练过太极拳,要说练过则也可以,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上学时体育老师教授过二十四式太极拳,但现在早已经忘了。
太极拳原本出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后来杨露禅偷学太极拳,学成后又把太极拳带到北京,因为功夫了得,当时人称其为杨无敌。杨露禅之师是陈长兴,著作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杨露禅曾称是绵拳,这是隐晦之意,但也突出了太极拳的特点是“绵”。杨氏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799—1872年)所创。他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初期习练者主要是清庭王公大臣、皇子王孙,故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融入早年所学武当内丹等养身内功和技击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目前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分为八十五式(杨氏115式),共三十七招。
太极拳广为流传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杨露禅入京时,已经年过四十,体力必不如年轻人,但能获得“杨无敌”的称号,必定不是浪得虚名,必定是有惊人的艺业,故为当时的贵族上层所赏识。
相关视频资料如下:
http://tv.sohu.com/20120325/n338829131.shtml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杨进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从翁同龢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杨露禅实际的搏击动作是极快的,与我们印象中太极拳的缓慢练习不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不谦真人以为,这正是太极之意。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太极拳诀:“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故后发而先至。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杨露禅之孙杨澄甫说,“不得有直劲,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
然而现在的所谓太极拳大师们,有形无实,不知太极之意,故不能得太极真谛。看太极拳大师们的搏击动作,身形迟钝,彼已动,己唯退,有形无神,如何不败?
只不过区区一百多年,太极拳已经濒临失传,不是太极拳不行,而是学习太极拳者智慧不够。如李小龙者,所谓的截拳道,是蛮力之武艺。而太极拳者,是智慧之技艺。故智慧不足者,怎么可能学得会太极拳?
故中医失传也是情理之中。中医远比太极拳古老,如何不失传?
太极拳和中医是骗子吗?是瑰宝,岂能轻易而能得?学而不会,庸材而已,怨天尤人,无用之徒。
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王宗岳可能是明朝万历人。李亦畲1867年的《太极拳小序》中记载:“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