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下)(新教材)

1、你能解释“红灯停”的科学依据吗?

红光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

2、“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

青藏高原地区是全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

3、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4、十雾九晴的地理学原理是什么?

注:雾是在低温条件下由小水滴液化而成。

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初冬时节,晴天的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较多,容易形成雾。

5、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晴朗的夜空
6、冬天树木刷白有哪些作用?

石灰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细菌和害虫。

冬天,夜里温度很低,到了白天,受到阳光的照射,气温升高,而树干是黑褐色的,易于吸收热量,树干温度也上升很快。这样一冷一热,使树干容易冻裂。尤其是大树,树干粗,颜色深,而且组织韧性又比较差,更容易裂开。涂了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是白色的,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因此树干在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相差不大,就不易裂开。

整齐划一,好像树木穿上了新装,增加美观效果。

此外,还有利于增强司机的视线,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7、在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有何作用?
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轻作物冻害。

浇水是比较常见的预防冻害的措施之一,在霜冻来临的前一天,在作物田间灌水,把较温暖的水灌入农田里,使土壤热容量增加,同时提高了低层空气的温度,缓和了温度下降,从而达到防冻害的目的。

灌溉防冻害
8、一天中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黎明前后?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而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在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是正午12点,而地面热量吸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地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是一天中的13点钟左右,大气的增温也需要一个过程,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是一天中的14点左右。而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黎明前的原因是经过一晚上的放热,气温降到了最低值。

9、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晚上气温不会太低。为什么?

白天云层反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不会太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所以晚上气温不低。

10、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这是因为太阳光线射人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波最容易被散射,因而天空呈蔚蓝色。

11、玻璃温室、塑料大棚保温原理是什么?

塑料薄膜与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进入。但对地面辐射却不透明,长波辐射很少能通过。

地膜覆盖

“进得来,出不去”

1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中的颗粒和尘埃的散射作用。

13、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原因是什么?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14、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的太阳看起来是红色的?

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需要经过更厚的大气层,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16、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人眼看到的海水的颜色,是海水对太阳反射光的颜色。太阳光射到海水上时,由于海水对红、黄色光进行选择吸收,而对蓝、紫色光强烈散射、反射,因而海水看起来呈蓝色。

17、为什么新疆葡萄那么甜?

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18、果园为什么铺沙或鹅卵石?

既蓄水、保墒,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法国罗纳河谷的鹅卵石与葡萄园
宁夏中卫压砂瓜
19、我国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和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纬度比较低,太阳高度比较大,并且这里海拔高度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很少,因此这里太阳辐射最强,而四川盆地、贵州高原降水多,特别是四川盆地,云雾非常多,阻挡了太阳辐射,因此虽然这里纬度低,但是太阳辐射最少。

20、说一说早晨和中午的气温差异的原因?

早晨的气温比中午低,其原因是早晨的阳光是斜射的,经过大气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作用损耗的多,到达地面的少,所以气温低。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较少,

⑤小,大气逆辐射较弱,

③小,故青藏高原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案:D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解析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①大,说明光照强烈,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弱,③小,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故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B

3.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因是(  )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解析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答案:A

(0)

相关推荐

  • 同纬度地区高原与平原气温较差的比较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 ...

  • 青藏高原的地面辐射是强还是弱?

    地理 教学 教材 探讨 有逻辑 有思想 有证据 有感情 1979年我国首次大规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以及之后多次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青藏高原辐射能的深入研究.其中,1991年科学 ...

  • 几个值得探讨的有关热量的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 ...

  •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如图所示: (1) 太阳辐射 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 ...

  • 基于地理过程的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考纲解读考纲详解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利用示意图说明太阳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2.理解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其影响二.知识形成(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上图回答 ...

  •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应很多老师的要求,为了帮助老师降低备课成本,下邳语文搜集精选[部编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 (共10页),希望对老师们高中新教材教学略尽绵薄之力.具体内容如下: 教材分析 ...

  • 【教学设计】2.2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入新课:地理照片. 问题设计:秋季的晴.阴两天,气温不同,为什么? 预习检测:对照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本,归纳答案,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如何总结归纳,而非照着课本大篇幅的机械读书.(这节课没有做额外 ...

  • 教学设计:防灾减灾(下)(新教材)

      (二)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 (1)常备各类应急救援包. (2)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 (3)牢记逃生路线和应急避难所位置. (4)积极参加防灾演练,增强防灾意识. 地震演习 遇到突然 ...

  • 教学设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新教材)

    一.导入新课 风力发电场 风的形成 二.讲授新课 1.形成风的作用力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地面冷热不均 2.产生 ...

  • 教学设计:热力环流(下)(新教材)

           2.山谷风  记忆技巧:白骨精(白谷风)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

  • 2分钟学会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钟学会大气的受热过程

  • [微课展播] 大气的受热过程

    宝坻 一中 微课展播                 大气的受热过程 张世强: 宝坻一中地理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从教多年,参与国家级课题,并获得三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在市级和区 ...

  • 地理视频 | 6分钟看懂大气的受热过程

    6分钟看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视频版权:爱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