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预约来这可值了!除了国宝级文物还能打卡网红“傅恒碑”~

【博物馆京游记】

上周日婉乔与大家云游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这里为啥成为京城网红打卡地?

听说里面有座著名的塔~

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回听 ☟

关注微博:婉乔

抖音:主持人婉乔

节目嘉宾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长郭豹

Q

先给各位听众朋友介绍一下石刻馆的大致情况。

沿着风景秀丽的长河向东,看到一座白色的石拱桥,桥的南头是北京动物园的北门,北头就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了。门口有两根高大的华表,还有一个巨大的龟趺。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石刻馆)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艺术的专题博物馆。我们这里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国家文物局首批确定的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

Q

很多人都知道五塔寺。五塔寺在哪儿,它和石刻馆是一回事吗?

五塔寺和石刻馆其实是一回事儿。石刻馆的原址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寺院真觉寺。因为寺院里有座建筑,上面有五个小塔,所以老百姓俗称“五塔寺”。石刻馆又用了过去五塔寺的地儿,建成了博物馆。

Q

五塔寺,或者说真觉寺,是什么时候建的呢?

史料记载,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有位西域来的高僧室利沙来到北京,觐见了永乐皇帝朱棣,敬献了五尊金佛和一座金刚宝座的规式(模型)。永乐皇帝就把西直门外的一块地赐给他建寺,当时叫“真觉寺”。

Q

有五座小塔的建筑,也是永乐时期建的吗?

不是。

这个建筑叫金刚宝座。下面是个巨大的台子,上面有五座小塔。它是五十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建的,成化九年,也就是1473年建成的。因为这座建筑非常有特色,所以老百姓俗称“五塔寺”。就像大钟寺,其实原名叫觉生寺一样。

Q

到了清代,这座寺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知道古代有种制度,叫避讳。过去的皇帝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写文章时,都不能直呼其名或直写其名,要以别的字来代替。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的名字叫“胤禛”,那么“禛”字得避讳,即使是不一个字儿也不行,所以真觉寺就不能再叫“真”了,改成了“正觉寺”。

所以,明代的真觉寺、清代的正觉寺、老百姓俗称的五塔寺,其实都是同一座寺院的不同称呼,都是一回事儿。包括我们现在的石刻馆,就是建在这座寺院的遗址之上的。

Q

这座寺庙什么时候最兴盛?

我们这座博物馆所在的这座寺庙,过去曾经有过高光时刻,非常荣耀。乾隆时期,这座寺庙两次被乾隆皇帝选作为其母祝寿的场所。

很多朋友看过电视《甄嬛传》,甄嬛的原型就是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后来被称为崇庆皇太后。中国人有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皇帝更要以身作则,以孝治天下。乾隆给她母亲过了三次大寿,分别是60、70、80岁的时候。其中六十、七十大寿,五塔寺都是祝寿场所之一,当时还对寺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改造,而且还由宫廷画师把当时盛大的场面描绘了出来。

Q

宫廷画师画的画藏在哪里?我们现在能看到吗?

乾隆给她母亲祝寿,宫廷画师画了很多画,现在保留下来的一般都藏在故宫博物院。和我们五塔寺有关的六十大寿时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七十大寿时画的八张册页《胪欢荟景》,也都是在故宫藏着。

我们博物馆复制了一套,在我们的展厅里展出。虽然不是原件,但是上面祝寿的场面看的是清清楚楚。当时没有照相机、摄像机,但是这些画上把很多信息都保留下来了。

Q

画上有什么有意思的内容呢?

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时的《万寿图》,正觉寺的中路建筑屋顶均为黄琉璃瓦,其余建筑为绿琉璃瓦屋顶,建筑等级非常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图上看出金刚宝座及上面的五塔,都被涂上红色了,非常漂亮,也非常震撼。我们现在看塔的表面,包括塔室内部的佛像上,都敷上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物质,据说是猪血、糯米汁、麻布糊在上面,被称为“血料”。

为什么会将塔和佛像糊上红色?其他地方没有类似的做法,查了文献、请教了佛教专家,都没有答案。这是这座建筑的一个未解之谜。个人认为是一种宗教或祈福的作用。

崇庆皇太后七十大寿《釐(xǐ)延千梵》图中可以看到,正觉寺的建筑屋顶已经全部改为黄色琉璃瓦,满目金碧辉煌,寺庙等级规制进一步提高。山门外,一千名黄衣喇嘛为皇太后诵经祝釐,恭迎皇太后的到来,场面盛大。

大家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再仔细品看。

Q

寺庙这么辉煌壮观,现在去了石刻馆,还能看到吗?

非常遗憾,不能看到了。清末,这座寺院逐渐荒废。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把这里卖给一个姓黄的商人,商人把砖瓦木料全都拆卖。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等都荡然无存。只留下大雄宝殿的基址以及殿内供佛的须弥宝座,以及最珍贵的金刚宝座。

Q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寺庙做什么用的?最后怎么成了博物馆?

1951年1月4日,北京市民政局坛庙事务所将五塔寺移交西郊公园管理。西郊公园1955年4月1日更名为北京动物园。当时里面有动物园的树艺班、花班,以及职工宿舍。

1980年3月11日,五塔寺交北京市文物局管理。随后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82年对社会公众开放。1987年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Q

郭馆长给我们介绍了五塔寺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了解到了这座寺庙有着真觉寺、正觉寺、五塔寺等不同名字,了解到了它是明代由皇帝下令建的,清代达到极盛,乾隆皇帝还曾经两次在这里为他母亲祝寿,体现了这座寺庙有作为明清皇家寺院的历史,以及展现出的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五塔寺里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台子,上面有五座小塔。这样的建筑样子非常独特,它是怎么来的呢?

这座建筑叫金刚宝座,或者叫金刚宝座式塔。它和我们常见的佛塔,如北海的白塔、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外观不一样,但也是佛塔的一种建筑类型。但不是中国本土的风格,而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在印度,释迦摩尼得道成佛处,后来兴建了一座菩提伽耶寺,寺庙有一座塔,就是下面是个巨大台子,上面有五座塔。咱们中国的金刚宝座塔,就是模仿菩提伽耶寺的塔建造的。这种建筑的样式是典型的印度风格。

因为是中国工匠建造,所以一些建筑元素、图案以及雕刻技法,也有中国风格。所以,这座金刚宝座,有着中印结合的风格,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

Q

像这种建筑,咱们国家其他地方还有吗?

有。这种金刚宝座类型的塔,过去应该有很多,保留至今的还有十来座。

如云南昆明官渡妙湛寺妙应兰若塔,元代初建,后来被毁,现在的是明天顺年间,也就是1458年重建的。还有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慈灯寺金刚宝座,是清雍正年间所建的。

Q

北京就这样一座金刚宝座吗?

不是。金刚宝座类型的塔,北京有四座。除了我们馆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外,还有香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这座大家比较熟悉,此外还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西黄寺在安定门外黄寺大街,现在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2018年建成了西黄寺博物馆,但只有周六日对外开放。还有一座是玉泉山里面的妙高塔,但这三座都是清乾隆时期修建的。我们的是明代所建,更具体说是明成化九年建成的,也就是1473年。

Q

这座建筑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我总结了两点,其一,中印结合的建筑风格;其二,明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我刚才已经讲了,金刚宝座台座之上建有五塔的型制,是仿照印度菩提迦耶寺的大塔,但其建筑结构大量采用了仿木斗拱、筒瓦、滴水、檐椽及藻井等中式建筑元素,雕刻采用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

金刚宝座外部遍饰精美的雕刻,塔身上下共有1561尊佛像,还有六拏(ná)具、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八吉祥等图案及藏文、梵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塔顶上浮雕一双非常漂亮的佛足,安放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左右以缠枝莲八宝相衬。

Q

在石头上刻佛足,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临时抱佛脚”呢?

不是。早期的佛教不主张偶像崇拜,佛教徒将佛足、菩提树等刻到石头之上,对其顶礼膜拜,代表着对释迦摩尼的尊崇和纪念。

《大唐西域记》记载释迦摩尼在圆寂前,将自己的脚印留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的一块大石头上。印度是佛足迹图像的发源地,中印度地区巴尔胡特(Bharhut)佛教建筑上有目前最早可见的佛足实物,时代为公元前1世纪。

7世纪中叶玄奘、王玄策从印度带回佛足图样的画稿,随后特别是明代开始,佛足图像在中国广为流传。东晋时期的佛教典籍中就有“头面礼佛足”“顶礼佛足”的说法,咱们现在用的一个词“顶礼膜拜”,就来源于此。

Q

学术界对我们的金刚宝座是怎么评价的?

梁思成对这座建筑非常推崇,称为同类型建筑中“最精的代表作”“最杰出最重要的实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和刘敦桢、杨廷宝等建筑大师一起到上面测绘过,当时测绘的底稿现在还在清华大学保存着。

林徽因盛赞其“具体地表现出祖国劳动人民灵活运用外来影响的能力,他们有大胆变化、不限制于摹仿的创造精神”。

Q

五塔寺这座寺庙怎么变成了石刻馆呢?

前面我介绍过,五塔寺是明代所建,清代达到极盛,民国时期荒废了。1951年由北京动物园管理,1908年移交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很多散落在荒郊野外的石刻文物不受重视,我们当时的馆长很有远见,把这些石刻文物收集、拉回馆里,加上北京市文物局调拨了一批石刻文物。

在此基础上,1987年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以我们现在,不仅是保护好真觉寺金刚宝座,还是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艺术的一家专题博物馆。

Q

石刻馆的石刻文物有多少?

我们博物馆里的收藏以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文物为主,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共计2600余件。馆藏寺庙碑、诰封碑、墓碑、会馆碑、唐至清代墓志等众多石刻,是北京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资料。

我们有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最早的佛造像。原在北京正福寺墓地的30多块耶稣会士墓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诒晋斋帖》、《敬和堂帖》、《清爱堂残帖》等帖石是明清书法艺术的珍品。博物馆还藏有北京地区各类石刻拓片7600余张,种类非常丰富。

Q

记得上次我去,有一块石碑很高大很有气势。如果大家看过电视剧《延禧攻略》的话,应该对富察傅恒这个人物是有印象的,那块高大的石碑是皇上给他立的是吗?

非常对,电视剧《延禧攻略》里有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富察傅恒。电视剧的情节是杜撰的,但傅恒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在石刻馆东侧的露天碑区中,就立有一块傅恒的宗祠碑。

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他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很有本事。乾隆时期,四川大小金川土司叛乱,乾隆皇帝派了多名官员去,都是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乾隆就派傅恒去,还带去了在香山脚下的专门演练云梯攻城的一支特种部队健锐营前去,平定了叛乱,乾隆皇帝很满意,就追封了傅恒的先祖,给他家盖了祠堂,并给他立了一通巨大的碑刻。

这座碑刻原来立在东城区景山东街东口路北,碑文为满汉文合璧。这通碑的体量非常巨大,高约6米,上面的雕刻更是极其精美。碑身正面、背面及两侧都浮雕云龙纹。龟趺下面的海墁石上雕着海水纹,四角各有一个漩涡,漩涡中心分别雕着水中的小动物鱼、虾、龟、蟹。每当下过雨后,漩涡里积满了水,此时就鱼虾龟蟹就好像活起来一样,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来石刻馆参观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一块网红碑。

Q

还有没有其他非常有特色的石刻?

【东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柱及石墓阙】

这组石刻共十七件,其中有神道石柱、墓阙柱础及残构件,这些东西都是汉代墓上的建筑。1964年6月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的老山出土。

秦君神道石柱两件,高在2米上下,石柱上部半浮雕两只极富动感的螭虎,柱额都有阳刻隶书“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这几个字是最早采用阳刻方式刻成的,被书法界公认为汉代隶书的精品。幽州,北京在汉代属于幽州广阳郡;书佐是主办文书的小官;秦君,说的就是这个人姓秦。神道,墓主灵魂出行的道路,往往在两侧树立石柱来标出其通道所在。

秦君残墓阙有一石柱上,正面有刻石年代及工匠名;左侧有记述建石阙缘由的长篇铭文,内容是“乌还哺母”,用乌鸦的“反哺”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心。郭沫若先生曾对此铭文作了精辟的考释。另几件墓阙上浮雕门吏、朱雀、青龙等,雕刻手法、风格与汉代画像石相同,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奇禽异兽、人物故事,也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的信仰和生活。

秦君神道石柱及墓阙是北京地区现存时代最早的石刻文物。同时也是国内发现东汉时期神道石柱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对。秦君的官职不大,墓地上的这些石构件却规模宏大,刻工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是研究汉代思想、丧葬制度的宝贵资料。

【北魏太和造像】

这是国家一级文物。公元499年,距今已经1500多年。

造像的正面,正面中间主尊是佛祖释迦牟尼佛,高1.65米。在主尊的两侧,有两个站立的协侍菩萨。这两个协侍菩萨的高度与主尊反差很大,从而更加凸显了主尊的高大。头部的背光中,有12尊佛,以及各种伎乐仙人,背面12排共124尊大小不等的佛像。刻有“太和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后面跟了很多人的签名,这些签名的人是共同出资修造这尊佛像的人,在佛教中被称为“供养人”。

这尊佛像曾经被盗过,它过去安放的地点不在博物馆,在北京的海淀区西北,有一片山叫凤凰岭风景区,在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子叫“车耳营村”,村口用一个开放式的石亭供奉这尊佛像。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户主人姚志明),祖孙四代人了。一直在义务的看护它。1998年,当这尊佛像还差一年就整整1500年的时候被盗。

在1998年3月24日晚上,佛像被盗。第二天早上,姚志明的妻子到佛像的石亭洒扫时,发现佛像没有了,夫妻二人急忙报案。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破案,在河北省曲阳县一户农民的家里找到了这尊佛像,这尊佛像被找到时,被埋在院子的土里,已经断成了五块。而且其原来鲜艳的色彩几乎被破坏殆尽!佛像于1998年9月29日送回北京后,安放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由专家进行修复。盗窃团伙的主犯被判处一个死刑,两个无期。这是北京市因文物盗窃被判极刑的第一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