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收藏悟性重要自信更重要!
在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也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们均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中型铜镜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正如尊慧征集到的此青铜古镜,它厚重精美,使用时或悬挂在墙壁上,或置于镜台上,用毕还有考究的镜奁存放。需知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所以古人对待铜镜,一般是珍而重之的。
据一些铜镜收藏家估算,普通的铜镜价格在最近十年里翻了三四倍,精品级的铜镜则一般要翻十余倍。2005年,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馆藏铜镜精品展,其中就有数枚劫后余生的精品。这次铜镜展尚未闭幕,上海几大古玩城里的铜镜价格陡然上升好几倍。近两年来,铜镜收藏与交易逐渐升温,铜镜在交易场上频频出天价,引起了收藏爱好者对铜镜的极大关注。2009年春交易中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镜交易至112万元,秋交易中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成 交。2010年有5家交易公司举办铜镜专场,其中唐代海兽葡萄镜以700万元成 交,打破了铜镜交易的纪录。
中国是青铜器王国,青铜器甚至可以说是国之重器的代名词。当然了,最重之器莫过于人,青云之器。这是另一个领域的话题,搁置不谈。青铜器中,铜镜的地位较小,但流传时间却似最长,三代到清,乃至齐家文化都有铜镜作品,几乎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风韵铜镜(时间太短的朝代除外)。铜镜看似小巧,但品类极为繁杂,西汉及以前的作品,连纹样释读都很困难,抽象玄妙,这时的纹样甚至可以说比商代的青铜重器铭文还抽象。
战国阶段,铜镜数量猛增,见于著录的达千面以上,种类也颇为复杂,有人按铜镜的主题纹饰分类,多达11类40多种,表现手法丰富,加上地纹的出现,突出主题纹饰,使镜背图案呈现出主纹和地纹和谐结合,纹饰繁简有致。战国铜镜上有带人面纹者,数量极罕,收藏投资价值则高于其他常品。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用具。大家在电视剧中也常看到古代女人在镜子面前装扮的场景,所以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玻璃镜的出现并逐渐普及,铜镜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我们便把铜镜当做一种精美的工艺品来收藏。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工具之外,更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默默记录着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古铜镜的品相和工艺越好肯定价格越高。古铜镜制作是手工模范浇铸的,在镜的成型、纹样的对称乃至图案细节的质感上,不能保证机器工的一丝不差。因此,精细的工艺才能产生完 美的品相,铜镜才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