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击败商朝70万囚徒大军,迫使纣王鹿台...

姬发击败商朝70万囚徒大军,迫使纣王鹿台自焚后,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灭商仅仅3年,正值壮年的姬发,就留下年幼的儿子姬诵病逝了。

姬发的弟弟周公旦,与太公姜尚,担起了辅佐周成王的重任。当时,分封在齐国的姜尚,仅仅用5个月就上奏,说封地已经治理好了。

周公旦懵了,5个月齐国就治理好了?周公旦急忙给姜尚写信,问他是怎么治理齐国的。

姜尚回信很简洁,《智囊》记载:【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什么意思呢?姜尚的做法,是不过多改变当地习俗,顺着推行政令。成语“入乡随俗”一词,就是由姜尚而来的。

与姜尚相反,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整整用了3年,才上奏说鲁国治理好了。周公旦很不满意,回信质问:“治理一个鲁国,你怎么用了这么久”?

伯禽回信内容,与姜尚正好相反,《智囊》记载:【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什么意思呢?伯禽改变了鲁国风俗,强行推广周礼,呕心沥血三年才成功。成语“移风易俗”一词,就是由伯禽而来的。

听完儿子伯禽的艰辛,周公旦不仅没有高兴,还断言——鲁国注定要向齐国俯首称臣了。《智囊》记载:【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旦认定,鲁国迟早要向齐国俯首称臣的原因是:国政繁琐而不简要,民众就不能亲近鲁国;民众认为鲁国不行,就会归附相邻的齐国。此消彼长之下,齐国就会越来越强,而鲁国会越来越弱。

周公旦认为,姜尚治国之法,能让齐国更强,就应该用来借鉴治理周朝。他写信给姜尚,诚恳请求治国之策。姜尚回信就5个字,《智囊》记载:【尊贤而尚功】。

尊重贤者,而推崇有功绩的人。周公旦初看,觉得姜尚的方法非常精髓。但越想越担忧,最后给姜尚回了封信,《智囊》记载【后世必有篡弑之臣】!

什么意思呢?周公旦是质疑姜尚,你这样推崇有才华功绩的人,迟早会有人推翻齐国姜氏国君的啊!

姜尚不以为然,丝毫不在乎将来的齐国,是不是姜氏主导。他反问周公旦,那你们是怎么治理鲁国的?周公旦也回了5个字,《智囊》记载:【尊贤而尚亲】!

尊重贤者,而重用宗亲。姜尚看完,给周公旦回信——那鲁国一定会衰落!《智囊》记载:【后寝弱矣】!

究竟是任人唯亲,还是唯才是举?姜尚与周公旦,两位大能互相切磋,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但历史证明了:任人唯亲的鲁国,国力确实逐渐衰弱了;唯才是举的齐国很强盛,但“田氏代齐”,姜氏也真被取代了。

对于这个两难的悖论,冯梦龙总结【二公能断齐、鲁之敝于数百年之后,而不能预为之维;非不欲维也,治道可为者止此耳。】姜尚、周公旦,都能预测到数百年后齐国、鲁国的弊端,而又不加预防纠正。不是他们不想纠正,而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什么是真正的好办法?《智囊》记载:【虽帝王之法,固未有久而不敝者也;敝而更之,亦俟乎后之人而已】。姜尚、周公旦再有智慧,他们的方法推行数百年也会有积弊;真正能挽救的办法,是后人根据实际情况改正啊!

姜尚与周公旦互相争论,但最后都坚持了自己的方式,正是因为他们都看清了——任何的策略或长或短,终归都是有保鲜期的;只有不断改正,才能永葆青春。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有“小资治通鉴”的美誉,是套不折不扣的奇书。这套书从先秦到明朝,讲述了1238个名人智慧故事。广泛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将它放在床头,日夜捧读;纪晓岚一日三读,倒背如流;都是为了吸收其中蕴藏的智慧。但一般的版本,都是文言文叙述,理解难度较大。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全书有厚厚的6本,文言文、白话文兼具,价格仅为58元,一本平均不到10块。

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选择购买~#姜子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