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同写《陋室铭》,10余人写错“云”字,文化去哪了?
记得在微信朋友圈看了一个全国书坛名家书写《陋室铭》专题作品网络展,颇有些感慨。此展参展作者大多是当代书坛中青年骨干,很多人还是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中的频频获奖者。然而,一些作者书写的“云”字,竟有很多不妥之处,让我很意外,忍不住说一说。
上面的作品书写水平挺高,但其中关于“云”的书写都不妥,像图1、图2这样将“子雲亭”的“雲”字写成“云”字者有十余人。还有就是像图3(下图)这幅隶书作品这样,将“雲”“云”两字正好写反者。
“雲”“云”的用法:表示说话的“云”,是动词,没有繁体字,只能用“云”。而表示“子云亭”的“云”是名词,有繁体字“雲”,此处用“雲”更确切些。因此,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两个“云”,写法应不相同,第一个“子云亭”的“云”,是名词,应用“雲”,而后一个“孔子云”的“云”,表示孔子“说”,是动词,应该是“云”,不可以写成“雲”。这应不是太难的知识点,属于常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名家写得不准确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是现在有些人对繁体字不大熟悉,常常依赖电脑或手机上的繁体字转换器进行内容转换,但这种转换器,是无法区分同一个“云”字的不同用法的。如有些书家写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常出错的是“发”字,“雄姿英发”和“早生华发”,这两个“发”的词性和词义都不一样,其繁体字也不一样,但如果用繁体字转化器转换,只会转成同一个“发”,要么都是“發”,要么都是“髮”,书写者如果不进行区分确认,也是容易出错的。
现在一些网络软件集字作品,也很不靠谱。如下图所示:
上图为网上集米芾字的《陋室铭》,其中“云”字也不妥当,试想如果米元章在世,岂不要破口大骂?因为他在《海岳名言》中不知骂了多少书法名家。
上图是集黄庭坚字的《陋室铭》,竟然也是“云”字用得不准。米芾、黄庭坚这些大学问家写作品,大概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现在一些书法人,也照此写,当然就会以讹传讹、贻笑大方了。
除了客观原因,就要说说主观原因了。这么多知名书法家,都犯了这样的常识性错误,也说明当代书坛存在着一个问题:很多人过分重视书写技术,而忽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学习和传承,很多人能静下心来练习技法,而能静下心来看点书、研究问题者还是少了。可能有人将《陋室铭》写了多遍,未必尽知两个“云”字的含义,也未必知道“子云亭”与谁相关。
《陋室铭》中“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建筑。扬雄,字子云,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扬雄本为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
如果书写者真的知道这些知识,并作一些学习和研究,我想也不会犯这些常识性错误了。
此外就是不能太依赖电脑网络软件,繁体字转换器可以用,但书写者还是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便及时修正转换中的误差。临习网上的集字作品,是书法学习的捷径之一,但不能不分对错,全盘接受,而是要有一定的取舍。
真心希望一些书法人,在潜心书法创作的同时,修修文化功课,补补传统文化上的短板,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书坛名家”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