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美哭了

了解一座城市历史的最好途径,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洛阳的历史文化,一半都在洛阳博物馆中。从黄河象化石到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从“钟鸣鼎食”的开启到隋唐盛世的文化自信,这里,同样书写了河南乃至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赓续。
虽然这只是个地级市博物馆,但来自“十三朝古都”的丰厚底蕴让参观的过程充满惊喜。

在本篇推文中,我就重点介绍洛博的【珍宝馆】,这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珍宝馆内数十件藏品,是博物馆从4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集历代最高规格的工艺和审美之大成。

屏住呼吸,准备好迎接一场视觉盛宴吧!

母鼓铜方罍(lěi)
罍是一种大型酒礼器。这尊母鼓铜方罍是商代器物,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盖和颈壁处均铸有铭文'母鼓','母鼓'应是鼓国女子嫁与女氏男子为妻的称谓,此物应是作为女氏和鼓国联姻的器物。

⭕ 兽面纹铜方鼎

一件比较稀有的西周方鼎,腹部和足部均饰以饕餮纹,尤其是鼎腹的纹饰怒目狰狞,令人印象深刻。这件兽面纹铜方鼎不仅体形巨大,而且铸造精美,可说是西周青铜鼎的代表之作。

⭕ 叔牝方彝
西周早期盛酒器,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器物纹饰精美,饰以云雷纹、饕餮纹、凤鸟纹繁复华美浮雕。盖及腹内铸铭文'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郭沫若根据器型和铭文认为此物应为周武王或成王时期。

⭕ 饕餮纹铜尊
这是偃师商城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青铜尊。除了肩部饰有云雷纹和连珠纹之外,在其腹部还饰有饕餮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用兽面纹,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巫术和神灵的崇拜。另一方面是借用狰狞的兽面纹来表现王权的权威,让人望而生畏。

⭕ 错金银铜鼎
非常小巧精致的战国铜鼎,战国时期就有这样的审美,绝对秒杀现代大部分的设计。器身为青铜,以战国时期流行的错金银技术饰以花瓣纹和三角纹,造型流畅古朴,纹饰华丽却不媚俗。

⭕ 泥塑人面像
出土于偃师北魏永宁寺塔基,永宁寺是北魏时期洛阳城内最大皇家寺院,专供帝后礼佛之用。根据现有的半张脸高度推测,原佛像如果是站姿,那身高应在3米左右,大概是永宁寺最大的佛像。似乎残缺的艺术品往往格外引人探究, 比如没有手臂的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只剩半张脸的神秘微笑也越看越有味道,面部饱满,比例合度,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以宁静、空灵的感觉。

⭕ 琥珀骑羊俑及“白画骑羊儿一”石牌
出土于曹魏贵族大墓,这块骑羊俑琥珀长高都只有3厘米多,所以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身上栩栩如生的雕饰,可见当时手艺人的巧夺天工。据专家考证,这件串饰应是魏明帝曹叡给夭折女儿的陪葬品。同墓出土的还有“白画骑羊儿一”石牌饰,为琥珀骑羊俑的签牌,“白画”的意思是素刻,不施色。

⭕ 鎏金铜羽人
出土于洛阳东汉墓。造像高鼻长耳,后背生羽,似人非人。羽人与汉代崇尚道家修仙思想不无关系,《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楚辞·远游》中说:“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羽人是汉代艺术和文献中比较常见的形象,在洛阳博物馆的河洛文明展中,还可见到彩绘陶制百花灯上的羽人形象。

⭕ 白玉杯
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曹魏正始八年墓。采用名贵的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洁白,线条流畅优美无任何纹饰,历千年风霜却无破损。三国曹魏时期,因曹操推行薄葬,故而出土的玉器也是简朴自然。

⭕ 金银平脱花鸟铜镜
唐代的铜镜纹饰繁复精美,可以说是达到了历代的巅峰。 洛阳博物馆内的唐代花鸟铜镜有好几块,而珍宝馆中的这座金银平脱花鸟铜镜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所谓金银平脱镜是将金银饰片捶打成极薄的箔片,裁成花、鸟等图案,再用胶漆贴于镜背之上,上数重髹漆,直至晾干后细加研磨,从而让金银贴片的纹饰与漆面平行,却又各有层次,使整个铜镜金光熠熠。

⭕ 彩绘陶马与驯马俑
马和骆驼,作为唐三彩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代表了盛唐时期鼎盛繁华。不过很少见到这种人、马对峙的动态陶俑,马的野性与力量,驯马师的自信和从容,都凝固在了这里。

⭕ 唐三彩黑釉马
这是另一件镇馆之宝,它的珍贵之处在于,首先黑釉的唐三彩极其罕见。黑色的釉彩需要反复施釉烧制,并且无法人为控制,是偶得的产物。目前我国也只出土了两件黑釉唐三彩,另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它出土于安菩夫妇墓。安菩是谁?他并非中原人士,而是粟特人,出生于安国,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 。唐朝风气开放,广纳贤才,安菩在安 归顺唐朝后随父亲入朝,被封为定远大将军,为唐朝定边立下汗马功劳。其子在安菩去世40年后将尸骨从长安移葬到洛阳,与夫人何氏合葬于龙门。

⭕ 正始石经
与珍宝馆里的其他藏品比起来略显“朴素”的石经实际上来头不小,哪怕是一张拓片,估计都能引起一轮“洛阳纸贵”。石经,是古时的官本教科书,它将儒家的经典著作刻在石碑上,公之于众,以达到正本清源、避免错讹的目的。我国有7部文字可考的官刻石经,只有这个曹魏《正始石经》是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刻制的,因此,《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它曾经矗立在魏都洛阳南郊的太学讲堂西侧,原来应有28块巨大的石碑,如今存世的仅有两块残碑,洛博的这块碑表刻《尚书》,碑里刻《春秋》,有600字左右,其价值可见一斑。

⭕ 鎏金铜观音
观音像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馆调拨至洛阳博物馆内,源自故宫慈宁宫的大佛堂,是清朝的宫苑精品。当时从故宫调拨了一批清代宫廷文物过来,除了这尊鎏金铜观音,一楼还有座金丝楠木塔也是故宫调拨过来,为洛博镇馆之宝之一。

⭕ 景教经幢

这是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件唐代藏品。“景教”是唐太宗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的一支,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这件藏品全名为“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八面体石棱柱,上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记》。前者是唐朝景教大师景净所造的伪经,是一部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论文。后者记载了立经幢的时间、原委、经过、参加人员等。经幢上的十字架及“天神”形象依然清晰可辨。

“珍宝馆”之外,还有一万多件精美文物等着大家去探索,比如同为“镇馆之宝”的东汉石辟邪和上文提过的金丝楠木塔。这些藏品的颜值和历史价值不在“珍宝馆”之下。洛博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如果你不知如何开启一段河洛文明之旅,那推荐你参加博物馆定时的志愿者讲解,全程约2.5小时,涵盖一楼的三个展馆,内容详实,深入浅出,保准你拥有一段难忘且收获颇丰的博物馆之行。

另外,原来的“镇馆之宝”乳钉纹青铜爵已移交给偃师二里头博物馆,同样很推荐去看看这座博物馆,看上面有不少文物就是出土于二里头,可见一斑。

一楼“河洛文明展”部分展品:

🔺 金丝楠木塔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