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等待自由
最后一天,等待自由
今天是居家观察的最后一天,比起前面的几天,心情自然放松了许多。没想到,半个月就这样过来了。
小群里陈校长发来图片,防疫中心开车来接他去做核酸检测,明天就可以自由了。张校长也发来图片,不过他还在隔离点隔离。一张床、一张桌子,幸好有一台电脑和一本书,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过这半个月。
不管怎样,这算是一种经历。在这十四天里,我观看了十部电影,阅读了三本书,写了十四篇文章,开了两次视频会议,准备了两节课。这样看来,我还是挺有收获的。我想,更为漫长的寒暑假,如果也像这样制定好目标,应该是会更有收获的。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发起的“挑战15篇”的活动,同样的时间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风景。
今天上午,继续准备《世说新语》的文言文课,这次到了“方正”主题单元。看完了这个单元,寻找了自认为适合的几篇文章,做了一些备课。这样的备课,对自己来说就是一次深度学习。从读到看翻译,再到查询人物典故,最后到课件完成。另外,上完课我又从备课到上课,经历了一次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的确,是学生帮助我们成长。
其实,学生不仅从知识的角度逼着我们成长,还从人格的角度让我们更加成熟。
下午,驱车去了一趟市区,好不容易才停好车。来到了定点核酸检测中心,这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地上画着曲折的路线,一人一米。卷门缓缓地升起来,全身武装的医护人员,开始忙碌起来。问我们从哪里来,住哪里,手机号等信息,一一做好登记,然后做核酸。速度很快,比起兰州医院的确迅速多了。
真的是经济决定效率吗?
做完之后,开车顺道路过“天樾”,虽然离交房还有一年,但是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住进去了。回到家还早,但是想看个电影又觉得时间不够。于是,看了几个短视频,再次聆听魏老师的课。不知道怎么回事,魏老师的课听了一次又一次,都不会觉得厌烦。
南明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确做了很好的实践。这么多年的追随,我越来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今天看了“小桥音乐会”的推介说明,十来分钟的视频,这位校长娓娓道来,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也是。为什么是每周?为什么是集体?为什么不完美?这位校长讲得明明白白。虽然我一直知道这个课程,但是这样的介绍,让我更加对它的迷恋。
后来听魏老师的戏剧课。为什么是戏剧?戏剧怎样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不是为了戏剧而戏剧,它剧本选择,师生共读,角色招募,一切都在教育。
真的,魏老师说的戏剧,不是你认为的戏剧。全国都在模仿南明的戏剧课程,但是从未被超越过。
夜深了,明天可以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