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有一首著名的曲子叫《冬之旅》。其实是讲述一个男人,心仪的女孩的母亲骂他是个写诗的穷光蛋,最后女孩也不再跟他谈恋爱,于是他开始漫长的冬之旅程。
一个女孩,男朋友要是做文学,女孩的母亲估计是要反对的。(笑)
那么,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阅读文学到底还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都问了几个世纪了。
1979年,《译林》杂志创刊,首次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引进了中国。从一家杂志到一家出版社,40年来,译林一直专注做的一件事,就是文学出版,希望能做一个文化的桥梁,把中国的东西带出去,把世界的东西带到中国来。
但要把什么样的文学呈现给我们的读者?文学出版到底难在什么地方?阅读文学有什么好的路径?
……
10月18日,著名出版人、翻译家佘江涛先生在“文学阅读和阅读文学”的活动中,关于这两个议题,谈了自己的诸多见解。
快节奏的社会里,阅读文学有什么用?
我们刚刚经过疫情,大家会觉得学医可以去解决一些我们迫切的问题,学工科、理科,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学文科,读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美国大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如何读,为什么读》以及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中体现的文学阅读的观念和我的阅读观念有高度的重合。
他认为阅读文学的真正作用在于通过文学中的审美、认知和智慧使我们学会如何和自己说话、如何接受自己和与自己相处。阅读文学的真正功用是促进一个人内在自我的成长,使自己善用孤独,与死亡坦然相遇。“没有莎士比亚,我们就无法认识自己。”
我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阅读实现,它直接激发读者。阅读唤醒、呈现、展开我们的内在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 它关乎内在自我和人格,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与人、与世界的关系,尤其让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阅读展示我们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体验、认知、探究,关乎我们的知识结构;阅读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创造,关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力,使人发现自我、发现世界、发现未来。
阅读是为了建立强大、丰富、整一的自我,抵制内心世界的脆弱、空心和碎片,对内得到光明和气场,对外得到方向和大道。再大的生活也是河流,阅读却是海洋。没有阅读的海洋,河流没有方向。文学写人,又直指人心,是最具诱惑力的汪洋大海。
其实现在对文学感兴趣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在这种时间和压力挤压我们心灵的时候,把我们的心灵撕成碎片的时候,是文学可以让我们保持完整。
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
文学阅读,其实是件严肃的事情。
我做出版三十几年,实际上大部分的出版物不是用来阅读的,我们很多书都是把资料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很多书只是查阅和翻阅。
我讲阅读,首先所谓阅读是要从头看到尾,我并不同意说什么快速阅读,还有“翻翻”,那都不叫阅读。文学阅读和其他出版物的阅读是两回事:面对不确定的感官世界,文学阅读要多用心;面对相对稳定的概念世界,其他出版物的阅读要多用脑,落在理性接受和思维处理上。
如果你说拿着莎士比亚的书来翻翻,一天看完了,那怎么可能?它需要你消化和回味,所以读文学是很奢侈的。
它太细微了,需要调动人的所有感觉,带着一个相对朝圣的心态。就跟听一首音乐一样,你要从头听到尾,一本书你要真的去读,沉浸进去,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把它看完,这就叫阅读。
文学阅读,其实是件严肃的事。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我们回到哈罗德·布鲁姆的另一句话:不过坏日子,不读坏东西。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没有客观标准。但好和坏实际上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是和我们的判断,和大家的评价,一起互动的产物。
文学作品首先看的是文学性。文学作品通过其文学性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实现文学阅读的功能。越是伟大的作品文学性越丰富,其价值越高,实现的功能越是丰富。
我们接触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看的是文字和叙述。我们为什么觉得《红楼梦》好看,里面那么多人,一张一张面孔,有条不紊展开,正因为里面对人的考究。另外,还看它的情感是否饱满。饱满的情感不是呐喊,它是藏在文字后面的,比如鲁迅的小说《药》。
还有更高级的文学,不仅有深度,感情还特别丰满,就像秋天的树林一样的,层次丰富,各种颜色。它的思想也常读常新,好像人生每到迷茫之处,翻翻总有新的东西出来。
书太多了,有时间还是多看看那些伟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从阅读文学入手,能够更高效的抵达?
最早读书时我没有什么方法。我之前在公众号写过一篇《和哲学家在一起的日子》,这篇文章完全是有感而发。
小时候,我靠卖酒瓶买了两本书,一本叫《茶花女》,一本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两本书我看得懂,觉得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书。所以我突然发现,其实阅读的第一条路径从文学进入是比较好的,不要用思想来烧自己。文学是形象的、想象的、幻想的,千万别跟哲学家在一起,很无趣的,很苦,他抛一大堆概念,自己可能想得很清楚,但你又不懂,会产生挫败感。
第二个路径是大众的方法。名人的推荐书目可以看一看,因为名人也不好意思推荐特别难看的。还有课程推荐的可以看看,但千万不能产生依赖。
还是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阅读难度,去读一些比较难读的书。现在的分级阅读很照顾小孩,但没有让小孩碰到阅读的艰难时刻。如果小孩子永远看小清新的东西,我怕他一辈子都接触不了人类最深厚的情感和最深厚的思想。
伟大的书不是叫你去干伟大的事,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丰满和坚定。如果你一开始就搞笑,把搞笑搞到底,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一定会迷惘的。
文学出版,难在主观判断
我们知道做出版的难,出版者就像收玉的人,他要能见多识广,哪怕是一个石头给他,他要能告诉你这块石头是什么。
这就涉及到判断,每个人的本意是希望把好的东西传播出去,传承下去,但他有没有这个能力?首先对语言的判断就很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判断语言的。其次,文学编辑还要判断叙事结构有没有力量,是不是松散。还要判断作者的情感,判断文章的思想。
所以文学出版为什么难?文学出版太依赖于主观判断了。文学编辑是要长期在文学环境当中滋养出来的,他所有的文学知识,文学理解都沉淀为潜意识了。把他最早的文学能量全部压在底层,人的潜意识是很重要的,人的潜意识绝对比意识重要。人和人比,就比山峰下面和海平面下面的那一块,对不对?优秀的文学面积实际上就是打下来的山。
我们必须始终记得T.S.艾略特所言:莎士比亚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
文学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谈论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阅读。佘先生也在自己的公众号“ 佘江涛的江和涛”中(《文学阅读与阅读文学》),给年轻人做了些读书推荐,坚信真正好的文学力量能使人走得更远。
1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
《布鲁克林有棵树》的语言、叙事非常传统:语言通俗,语言和语言、段落和段落和谐展开构成一个世界。它是一部优秀的老式小说。其实大部分人都喜欢看老式小说。
它是一部没有故弄玄虚玩弄认知力和思想力的书,一点也不烧脑,但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美(注意:审美不仅仅针对美)、情感,以及一个边缘儿童的成长之路。它是一部展开自我人格、让人格像书一样繁茂的书。
2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价值在于涉及了对严肃的道德问题的思考:对正义的信念和维持正义的勇气。正义涉及到权利和权力的分配,涉及到公平、自由、平等、发展的分配。本书更多地是从人人自由、平等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并通过一个儿童视角的故事把这种理解体现为从小就必须渗入灵魂的信念,尤其是维护这一信念的勇气。这本成长故事的特点在于语言极具个性,并维持了情感和认知的张力。
3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
《麦田的守望者》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创立了一个年轻人迷惘和自我放逐的语言风格;是因为它在压缩的空间中呈现了一个年轻人迷惘和自我放逐的道路,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具有超越一个世纪的意义;更是因为它将文学想象提高到梦幻和救赎的高度,具有一种振臂一呼又无可奈何的象征意义,这个意义也是现代人的心理悖论。
4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
《比利时的哀愁》更是一本奇妙的少年成长小说。作品的上半部结构展开稳定,把少年的哀愁给家庭带来的哀愁铺陈开来。但是和一般的成长小说不同,作品的下半部将线性叙事变成了混沌结构的叙事,是零散段落的串联,隐喻着战争、政治给少年的心灵带来了动荡、破碎和混乱。小说在更广阔和复杂的历史时空展开,使这部小说的成长历程更具有挑战性。我个人认为此书的文学性不论从结构、感情、思想、想象力都更非同凡响,超越了一般的成长小说。
5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
20世纪后半叶有三位公认的伟大作家——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他们都不是传统类型的作家,都是带有童话、寓言、魔幻、奇思妙想的作家,都是突破19世纪达到极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叙事边际的作家,探索叙事艺术新的可能性和边际的作家,也是最接近文学本质——构筑超越现实的想象世界和象征世界——的作家。相比而言,马尔克斯的文学性层次更为丰富,他的想象力和象征力更为魔幻。
少年读小说不要一味沉溺于19世纪的传统,应该培育一些现代的文学趣味,这样文学之心才能生长茂盛起来。可以从他们三位开始,可以首选卡尔维诺,他下笔温柔,阴冷时依然温暖,黑暗时依然光明。
卡尔维诺的著作实在太多,其寓言思想丰富,想象力奇特、极端。他的小说是可以看到各种奇异风景的房间。
一般人们的阅读都从“祖先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进入。他写了《为什么要读经典》似乎是为自己的作品写的,起码是为他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关于人性善恶同体的极端故事,是与自我妥协、接受自我、期待自我超越的寓言。
《树上的男爵》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极端故事,是卡尔维诺的内心世界,是他十五年巴黎隐居生活的预言,是寓言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存在的骑士》是没有躯体的堂吉诃德的寓言,是追求精神的极端故事。极端的东西只有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寓言来表达。
仅仅从五位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发现:
文学文本之间的差异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文本,这是由文学性的丰富复杂所致;文学文本使用文字语言,虽然不如音乐语言抽象,但其含义依然具有强大的自我生长和不确定性。这两点导致文学永远是通过审美,翱翔我们的人格、认知、想象的广大世界。
它的力量虽然仅次于音乐,但文字语言便利,文学的世界更容易滋长和繁衍。
文字根据活动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