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宁 | 心之所向——写给江都区校长读书班20岁
心之所向
——写给校长读书班20岁
王富宁
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教育承担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使命。教育又有其内在规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等等。教育又是慢和创新的事业,不能急功急利,需遵循规律、守正创新、静候花开。作为一名曾经有点思考和积累的教师,一名教育行政机关的党员、中层干部,我和有志于教育的同仁一样,在努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思考着、行动着。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学质量是区域教育持续发展的“命根子”,这应成为新时代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知共识。如何稳中求进、“弯道超车”,在“两争一前”的伟大实践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做负责任、有温度且适合学生和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更需要教育人不断地学习充电,“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不论是校长等教育行政干部,还是一线教师,在学识人品和专业知识技能等诸方面都要成为行业和学生的引领者。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连续参加了江都区20届校长读书班,见证了她的不易和校长们的成长、成果,每年遴选精读1—2本教育专著,前十年基本是请进来,邀请专家名师来讲座指导,有政策法规,名校经验,名师引路等;后十年基本是走出去,走进国内一流的师范类高校封闭学习,走近大师,开阔眼界,辩证扬弃。我不会忘记,时年88岁的教育家、北师大教授顾明远的娓娓道来、面授机宜,华东师大周彬教授学校管理的“罩得住、摆得平”,沈阳师大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眼晴向内,提升素质,知行合一,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路走来,一路芬芳。读书班催生了一大批省市知名的特级教师、名校长。有感于斯,我曾奋笔疾书,《江苏教育信息》《中国教师培训网》《扬州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推介。周边县市纷至沓来,依瓢照样举办校长培训班。
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30年来,在党的关心培养下,笔者从基层一线教师成长为扬州市江都区局机关的中层干部。我常扪心自问:自身的知能储备还能进学校、进课堂吗?能否以自身及团队的德识才干和贴心服务有效引领基层校长和教师实干创新?能否多搞一些教育志愿者、公益服务,提升教育形象、教学质量和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可否用“小步稳进见成效”的办法争取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当下,城市发展及竞争,社会的急功近利、大众的浮躁心态,教育服务对象对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多元化需求与日俱增,面对现实,当主动“答卷”,承接压力和竞争,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方能在花繁柳茂处拔得开,雨骤风狂时立得定。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今年欣逢建党百年、民族复兴之伟大时代,矢志不渝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能心诚所致、金石为开。人在事上练,笔在文上磨。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时代,虚心向同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师生服务,诚心接受各方督导。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治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及书法教育的探索推介上,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努力在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行将50,掐指一算,我为江都教育有效服务期将不足十年,理应知“天命”。曾有好友冷言相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该'认命’,无需'拼命’,有心上人、盘中餐、枕边书和天涯路这人生四重奏即可。”然而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耽搁不得,贻误不得,当慎微慎独、克勤克俭,以平常心看待进退,用进取心去培育下一代。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放弃生命中的热情、真诚与耐性,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温暖、托举和责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闻过即改,见贤思齐……这应是有志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