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 | 清明:等闲春过三分二 凭伏桐花报与知
朗诵:敬一丹
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清明三候
桐始华:清明之日“桐始华”,“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
田鼠化为鴽:清明后五日“田鼠化为鴽”,鴽(rú),鹌鹑之类。田鼠,阴类;鴽,阳类;古人认为,阳气盛,阴物化为阳物。
虹始见:再五日“虹始见”,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
春泄
一年四季,其实仅阳春三月与仲秋八月两月的好日子,而因春感情与遇秋成恨,自然又不在一个境界。按照李渔的说法,四季是以三候之蓄,来畅泄于一春;一春之中,又以两月的铺陈,来博此一月的泄尽无遗,以致所有鲜花竞放,瞬间便红芳相乱,落红遍地。所以,良辰美景无多,珍惜春光吧。
清明扫墓
扫墓始于后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至今近两千年。最早,古人一直是“墓藏庙祭”,死后自然地归于黄土,藏而不封不树,只在宗庙留一个牌位以供祭祀。到秦始皇起才在墓侧加盖陵寝,汉代承袭之。而皇帝真正下诏扫墓,则已是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随以为俗。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4月4日22点17分 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气。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景物明晰,所以叫“清明”。进入“清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的地区几乎不再下雪,降雨略有增加,空气变得潮湿,正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就全国而言,“清明”是春季节气中气温升幅、日照增幅”双料冠军”,但降水增加并不显著。我们从小便熟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更符合江南的气候特色。北方仍是干燥多风,四月沙尘天气的次数,占到了全年的三分之一。来看《手绘节气 · 清明》~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制作
清明古诗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 ·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寒食野望吟
唐 ·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郊行即事
宋 ·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