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我生日让你媳妇回来做饭”“妈,我已经没媳妇了”
“先不要让家人知道,我们安安静静地把婚离了,这是我能留给你的最后的体面。”这句话,是彤彤在离婚之前对林商说的最郑重其事的一句话。
林商同意了,六年的婚姻落下了帷幕。他们都累了。
彤彤是一个很好的妻子,这一点,林商心里从没否认过。但是在他们的婚姻里,他却从没在言辞上肯定过她。只因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不想惹自己的母亲不高兴。
林商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彤彤嫁过来之后,她就没给过儿媳妇一次好脸色。彤彤一开始一心想要做一个好儿媳,她每天做好了饭菜招呼公婆吃饭,主动询问公婆有没有需要洗的衣服。但是婆婆对林商说:“你媳妇真是不懂事,家务活不知道自己找着干吗,难道每天有哪里需要收拾还要我告诉她?”
母亲说妻子不懂事,林商就跟着说她不懂事。他告诉彤彤,以后家里的家务要主动做,别等着母亲吩咐,这是做儿媳妇的本分。彤彤想息事宁人,每天尽量把家里需要做的家务都做好,可每一次,婆婆总能找出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挑剔指责一番,再给自己的儿子添油加醋地告上一状,林商就再批评妻子一顿。
这样的日子循环往复着。
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对一个女人来说,她嫁给一个男人,是想跟他共同创造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家。可倘若这个家里风暴更大,每天受尽委屈却没人安慰她、关心她,那这个家对她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彤彤知道,林商是一个缺乏主见的男人,他对自己所有的指责都是因为听了母亲的话。如果他们能够分开住,那么他们的幸福还是值得期待的,毕竟他们曾经有过不错的感情基础。
在彤彤的坚持,以及彤彤父母的压力之下,林商最终同意了跟父母分开住。他们在彤彤的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小两居,开启了一段宁静祥和的日子。那段时间里,林商也变得体贴多了,他开始学会了帮彤彤做家务,也开始学着对彤彤嘘寒问暖。
然而有一种老人,他们不太适合过宁静的日子。平静的时间久了,总是想要折腾出一点什么动静才会心安。
看到儿子儿媳搬出去之后过得很惬意,林商的母亲便坐不住了。她开始三天两头地往儿子家里跑,或者时不时地打电话让儿子儿媳回来帮她做什么事。
而每一次见面,自然是少不了吵架的。婆婆指责彤彤,跟儿子诉苦,林商就会心疼自己的母亲,也跟着指责自己的妻子。
林商并不是不知道妻子的委屈,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母亲的性格,但是他就是心软,一听到母亲的诉苦,他就会心疼,就会觉得是妻子的错。每一次指责过妻子,他自己也会后悔,但到了下一次,母亲一在他面前掉泪,他就全忘了。
他甚至说彤彤是自私的,父母年纪都大了,她受点儿委屈能怎样呢,为什么非得要坚持分开住。
一个觉得自己委屈,一个觉得她就该受委屈。这个问题,看上去无解。
因此,在彤彤提出离婚的时候,他同意了。
彤彤知道林商和他母亲的性格,特意要求林商等离婚以后再告诉家人,她不想闹得人尽皆知。
他们离婚后没多久,林商母亲的生日到了。她给儿子打电话说:“儿子,我生日的时候让你媳妇回来给我们做饭,我该好好享受一下,这个时候就该让儿媳妇来伺候我。”
林商对她说:“妈,我已经没媳妇了”。母亲一开始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她弄清楚儿子儿媳已经离婚了的时候,她在电话里把林商大骂了一顿,说他没出息,连个媳妇都留不住。
可是儿子的没出息,终究不还是她这个做母亲的造成的吗?
对于大多数父母与子女来说,孩子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做父母的理应学会给他们空间,不应该再对子女的生活过度干涉。那些喜欢干涉儿子婚姻和小家庭的父母,总自以为聪明,最后往往都会害了儿子的婚姻。
如果你也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不要试图一直做儿子心中那个最重要的人,儿子成了家,他理应以妻子为重,以小家庭为重。明事理的父母,都应该跟儿子的小家庭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