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电脑和手机,我们竟然发现了生命的秘密

人类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复制自己,从结构到模式,就像DNA复制自身一样,这种复制就是另一种繁衍形式,目的是为了在时间上延长在空间上扩展生命本身,这一切均出于本能。

当我们得意于人类的聪明才智时,又发现了,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过是对自身从结构到模式的外化,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没有一样超越这一规律,因此,人类的聪明并没有超出本能的范畴。

比如,我们常用的计算机。在结构和功能层面,主板就像人的身体,在上面安装的cpu就像人的心脏,硬盘就像人的脑子,存储着各类信息,密布在主板内的印刷线路,就像人的血管和神经,传输电力和信号,此外,键盘、鼠标、显示器就像人的沟通器官,与外界进行交流。在运行模式层面,计算机以电作为粮食,运行的软件作为人的精神,通过cpu驱动各个部件处理信息。只要一断电,粮食断供,计算机就彻底停止工作,而当计算机报废后,我们还可以将软件和数据迁移到新的计算机里。

又如,我们正在拿着的手机,屏幕显示信息,我们通过屏幕操作手机,进行通讯、娱乐、处理信息等。屏幕底下是一块长方形的主板,对应人的身体,上面同样安装了cpu,对应人的心脏,是驱动所有部件运行的核心,手机的存储类似于人的脑子,存储着所有信息,摄像头对应人的眼睛,喇叭对应人的嘴巴。锂电池对应人类的胃,吃得饱才能工作得久,没电了必须找个地方吃点电才能继续运行。同样,我们的旧手机淘汰后,一定会将软件和数据迁移到新的手机里。

既然人类外化的事物和人类在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层面都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计算机和手机,用一些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应人类的一些隐晦的现象,就像从外部观察人类的影子,去推断人类由于自身视角的限制而不能察觉的规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我们能够试着以计算机和手机的规律来看人类的规律,借助外化的事物,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身。

在运行层面,当我们的计算机和手机报废,我们会在新的机器安装好操作系统后,再安装原来的软件并导入原来的数据。对于用户来说,表面上我们使用新的机器,但安装了原有软件和数据的机器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呢。

如果硬件对应人类的身体,软件对应人类的精神,从计算机和手机的运行模式来看,是不是意味着人类的精神并非一定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软件以各种形式存放在不同的介质里,比如光盘、硬盘里,但只有在通了电的机器里,才能运转起来,发挥作用。没有运行的软件我们还称为软件,只不过这个软件没有遇到合适的硬件,遇到了合适的硬件也还没有通电。

软件不是介质、不是机器,而是一段段代码,既使机器没有运行,或者机器被损毁了,软件也毫发无损,依然存在。软件是被机器以外的东西创造出来的,而非自己产生,但开发软件还是需要硬件基础,软件要依赖硬件才能实现功能。因此,是否意味着人的精神来自于人以外的事物,但还是需要肉体基础。而软件完全可以脱离肉体存在,不管肉体是否存在,精神永存。但如果精神要发挥作用,还是需要进入肉体,从无形变为有形。

更为奇妙的是,同一款软件被安装到不同的机器,发挥的作用却千差万别。比如,安装了相同操作系统的机器,上面又安装了不同的应用软件,处理着不同的信息,具备了自己的个性。是否说明,人类的精神越到深层,越趋近于相同和相通,而具体到每一个人激活的部分不同,导致人的精神世界并不相同和相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人来说,我们开发软硬件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机器运行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机器的感受。对于机器来说,天地就是人,而机器是万物之一。对应地,人生于天地之间,在生活中感慨万千,天地知道我们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但并不在意人类的感受。

信息时代,可穿戴设备逐渐普及,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机器,机器正在成为人的一部分,同样,人类也只有成为天地的一部分,才能随着天地永恒地存在下去。

(记录思考,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