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拍昆虫很简单,一共就这5个技巧,助你拍出清晰生动的照片

本文介绍微距昆虫摄影的5个关键技巧。

微距摄影是许多人非常喜欢的题材,其中昆虫拍摄最为广泛。昆虫和花卉相比,更小也更灵动,要拍出清晰、生动的昆虫特写似乎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好下面5个技巧,就能拍出精彩的微距昆虫作品。

1)控制景深

微距摄影的一大特点就是放大倍率高,与此同时带来的操作困难——景深极小。通常,微距镜头定义为放大率>=1:1的镜头,当放大率为1:1时光圈即使收缩到F22,景深也只有2mm。这么小的景深拍摄瓢虫、蚂蚁勉强可拍摄“全身像”,但在拍摄蜜蜂、甲虫、螳螂等常常只能拍清晰局部部位。因此,拍摄时要明确对哪个部位(或局部)进行合焦。必要时牺牲一定的放大倍率,把镜头放大倍率降低到1:2,此时景深会有所增加,大约有6mm。

2)控制焦平面

由于景深极小,因此在微距拍摄昆虫时,焦平面的选择就显得尤为艺术,选择得当不仅可以弥补景深的不足,还能提高快门速度拍出更清晰的画面。

焦平面选择的原则是:无论拍摄昆虫的全身、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一定要让拍摄内容全部落在一个平面内,且与镜头前端平面平行。这样才可以保证对象都落在景深范围内,拍出清晰的照片。

比如拍摄蝴蝶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展开的,那么就应调整拍摄位置——从蝴蝶正上方进行俯拍,使镜头平面与蝴蝶的翅面平行。这样整个蝴蝶翅膀都落在景深范围内,可以完整清晰的展现蝴蝶翅膀的色彩、纹路。

而由于景深得到满足,此时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可以放心使用较大一点的光圈,提高快门速度,这样即使蝴蝶有轻微的动作也能保证拍摄成功率。

同理,如果要拍摄蜜蜂全身像,就可以从侧面平视拍摄,这样就可以保证镜头平面与蜜蜂身体侧面平行,让蜜蜂全身都落在景深范围内。

3)手动对焦

学习微距摄影就必须学习手动对焦,这是因为微距镜头的结构所限其自动对焦速度普遍较慢,同时由于景深非常浅,轻微误差都可能会使目标对象落在焦点之外,前功尽弃。

手动对焦操作技巧:对焦时用左手拇指和中指轻握对焦环,慢慢地左右双向转动对焦环,让焦点在目标的前和后来回摆动,并逐步缩小摆动幅度。此时仔细观察取景器,在来回摆动经过的中间位置,镜头准确合焦时,按下快门拍摄。

为了保证成功率,可以小幅度转动对焦环多拍几张,一般来说成片率有20%已经很不错了。微距摄影应当做好心理准备会有很多废片子。

4)保持稳定

微距摄影中,即使是最小的晃动也会因为焦距和景深的原因被成倍地放大,因此任何小偏移都会导致拍摄失败,保持稳定是重要环节。稳定是相对的:

1)一方面,相机本身要稳定。用三脚架+快门线可以保证拍摄时稳定。如果是用单反相机拍摄,记得开启反光镜预升功能,因为单反相机的反光镜在快门开启的一瞬间会升起,这个动作造成的轻微震动足以脱离景深范围。

2)另一方面要确保拍摄对象的稳定。尽量选择无风的天气,否则一阵风吹来都可能让你前功尽弃,同时昆虫也会随时飞走或移动。

多数时候,可以适当使用闪光灯补光,在F16-F22的光圈下获取相对高的快门速度。

5)背景优化

微距拍摄时,昆虫主体要清晰而背景则要简洁,才能突出微距的细节。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背景:

1)微距镜头本身景深较小,因此只要拉开背景与昆虫的距离,制造出强烈虚化的背景并不难。

2)背景的颜色应和昆虫的颜色有所对比。例如,拍摄浅色昆虫可选择黑色背景,而拍深色昆虫可以选择叶绿色背景,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必要时可以自备一张黑色或白色卡纸做背景幕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