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石副总裁王晨晖:5G 风口来了,如何选择技术项目才能不当韭菜?
王晨晖,火山石资本副总裁,主要关注数据智能,云计算,半导体等技术创新领域投资。投资项目包括:白山云,全知科技,CloudPick,普林芯驰等,曾任职于 AWS,君联资本。
实际上,风险投资在中国已经出现了 20 多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在这 20 年间,风险投资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当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出现时,我们就会有一波新的创业机会。
展望未来几年,毫无疑问,最大的新基础设施是 5G。尽管现在谈 5G 产业应用还很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提前探讨未来会有哪些机会。
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 3 个部分:
5G 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 行业应用
5G 的三个应用方向和落地实践
5G 的行业应用和投资机会
上图是整个 5G 的产业格局图,大家可以发现上、中游属于基础设施,有大量公司通过了市场的考验后沉淀了下来,但创业公司一般很难有这部分的机会。
我们主要看看 B 端的光通信模块和 C 端 RF、PA 芯片的机会,这部分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它是来自于下层行业应用,同时也属于机构系统性布局。
在 5G 之前,1G 到 4G 最主要的发展,最主要是为了让速率更快,但到 5G 之后,光快有些不够了。
所以 5G 出现了分片技术,实现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主要给予大家在新场景和终端的机会。
基础设施的落地时间大约是在 2018、2019 和 2020 年,整个 5G 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前端,差不多到了 2020 年时,R16 标准会冻结,2021 年才会到应用拓展实践。
从周期来看,基于 eMBB ToC 的高速网络建设可能会更早落地,而物联网和低时延这一块会更晚一些。
从全球来看,中国是第一批建设 5G 的国家,中国三大运营商基本在 2019 年底将在部分城市推广 5G 的试运营,总体商用在 2021 年前后开启,同时应用投资也是在 2021 年前后开启。
为什么提到这个时间点呢?因为如果大家真的想在 5G 领域创业,那么最好是在 2019 年先好好地“锻炼身体”,到 2021 年再落地。
之前是从应用方向或者底层技术进行划分,现在我们将应用场景划分为 4 个场景:
1、个人移动终端,主要是指手机、VR、AR 衍生出来的设备;
2、家庭终端;
3、车终端;
4、工业、商业终端,主要是指智慧城市。
所有的新应用场景里,大部分是与手机相关,在我们看来,个人移动终端将为 5G 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机会,因为从现在的 4G 到 5G 手机,很难有新设备出来的机会。从其他终端看,目前除了关注新兴的应用场景之外,还会有一些新的增量平台型机会。
上图是华为关于 5G 应用场景图,横轴是关于 5G 技术的相关度,纵轴是市场的潜力。我重点关注应用场景部分,排除掉与手机相关部分,华为列在最前端的是 VR。2014-2015 年,VR 和 AR 曾经火过一段时间,后来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热度逐渐下降。
第二位是车联网,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车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第三位是智能制造,我们认为目前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是整个云端的调度。
谈完应用场景,我们再来看看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5G 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大家看到在个人移动终端比较创新的点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是所谓的折叠屏;另一个是 3D,具体是指硬件方面的变化。
手机端
在手机端,我主要关注两个方向:折叠屏和 3D 摄像头。
折叠屏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讨论的方向,但目前折叠屏和大家预想中的使用体验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在折叠屏出来后,市面上是否会有全新的 APP 应用推出。
第二个方向是 3D 摄像头,虽然我们有了 3D ,让我们的输入变成了三维,但是整体应用还是处于二维的状态,它没有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除了输入端有 3D 体验之外,未来我们输出端会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呢?如果大家有在应用端做创新的想法,那么可以往这个方向上考虑。
AR/VR
AR 和 VR 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VR 曾火过一阵子,但很快热度就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它的用户体验不好,核心问题是大家戴上后容易产生眩晕感,因为一是数据的速率不够;二是延时太大。到了 5G 时代,5G 将会给我们带来高速和低延时,那么会带来怎么样的体验呢?这让我想起一个例子,去年李安有一个电影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时分为普通版本和 4K+120 帧率版本,我看的是 4K 版本,观看时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觉,如果这部电影能放在 VR 场景中观看,那么一定会有非常美妙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在 5G 时代, VR 将会为 C 端用户体验带来质的飞跃,因为这是我们在 4G 时代完全感受不到的。
另一方面是 AR,AR 简单来说就是把虚拟的物体叠加到真实场景里,让我们的三维变成了四维。目前在量产、体验、技术上还是有一些瓶颈,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从我个人来看,我对 AR 和 VR 在 5G 时代对 C 端的应用会有比较大的期待。
家庭这部分主要是有两类机会:
1、关于家庭的娱乐中心;
2、关于家庭的控制中心。
无论是娱乐中心,还是控制中心,其核心仍然是硬件,长期看来,我们还是以硬件为入口,为应用端和内容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目前看来,在家庭终端这一部分,除了小米产业链公司之外,我们关注的一些硬件 + 云服务的机会一直没有出现。当然我们也看过一些单纯做云服务的公司,但单纯做云服务的公司限制还是比较大的。
车终端的部分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机会:
1、车载娱乐系统;
2、智能驾驶相关的车联网。
自动驾驶这部分目前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现在车是通过自己感知外界。举个例子,现在的自动驾驶就像两个陌生人打交道,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判断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说什么。但其实我希望自动驾驶能做到像熟人和熟人之间打交道,你想做的事情可以直接通过信号发送给我,我再通过主动判断和客观感知的结合做出反应。目前国外已经有人在做这件事了,我们也可以关注国内是否有创业公司能在这方面落地。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车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它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不算一个非常友好的领域,因为车涉及安全问题以及车的产业链相对较长。目前我们关注的点是,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算法,长期来说我们更关注基于智能应用的机会和基于互联网的分析、传输方面的机会。
智慧零售 - 零售场景的变化
零售是刚才提到的场景里最容易落地的,零售的核心是人、货、场三个元素。目前技术人关注零售变化主要是“场”的元素,除了“场”以外,我还会注重这 2 个方面的变化:
1、无人零售
无人零售的概念在过去火过一段时间,我们投过一家公司,它主要基于视觉和三维重建做无人零售,目前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全国有 20 多家店面落地。
2、线上、线下体验
之前我们看过很多案例,如线上模拟试衣、3D 展示等,但是都没有公司真正做起来,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消费者体验不够好。这又回到 AR 和 VR 的概念,总体来说,还是因为底层数据的传输和数据延迟上有很大的差别。
智能制造 - 工业互联网
工业是现在市面上比较关注的方向,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也一直在跑一些工厂。现在中国有很多中小型工厂在自动化方面做得非常好,甚至很多超过了我们互联网人的想象,但他们在联网环节做得非常差。这是因为制造业和普通 C 端消费不一样,它的链条很长,除了在线上做信息撮合之外,下单、排产、交付、质检等工作都是在线下完成的,并没有做到信息化。
目前我们也在考虑是否有机会能把他们的数据做一个统计,并通过数据收集做预测性维护,或者有没有更大的机会可以把底层设备连接起来,将整个生产过程搬迁到线上,让整个制造链条里的交付周期和成本有很大的优化。
智慧医疗 - 医疗云
我们重点关注医疗云的两个方向:
1、医院医疗档案数字化
2、将数据通过 AI 做垂直应用实践
它们也是医疗云的核心概念。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目前也有很多大公司在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我们主要关心智慧交通和安防。智慧城市在我们看来是地方政府参与较深的部分,因为大的产业核心节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参与。
最后我们将之前提到个人移动终端、家庭终端、车终端和工业 / 商业终端四个机会做一个总结:
1、个人移动终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它将成为一个增量的机会。
2、家庭终端在我们看来,一是底层有没有硬件平台的机会;二是围绕硬件平台之上,有没有应用场景机会。
3、车终端主要是围绕车联网和车载娱乐进行。
4、工业 / 商业终端,除了智慧城市之外,工业、商业和医疗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比较容易落地实现的。
王晨晖:总体来说,5G 影响比较大的是关于小基站的基站部署,相当于中心加边缘模式。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这一块的运营模式和以前的运营商、设备上的主导方式不同,我们会将小基站的运营当做是一个二维的局域网络运营商,这将是新运营商的机会。
另外如果你想关注小基站商业化事宜,那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1、目前来看,频率越高的小基站能力越大,但实际上还是以传统的大基站为核心,也就是说小基站运营商很难在市场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角色或更重要的角色出现,也就是说,未来在大连接或低时延的市场,小型运营商将会有机会。
王晨晖:二级市场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领域,眼下从公司本身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还属于建设期,关注更多的还是底层机会。中国的运营商市场和海外有较大的区别,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我建议大家更慎重一些。
王晨晖:这是一个比较单方面的话题,自动驾驶是短时间不能落地的事情,但是这是未来一定会实现的事情,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目前自动驾驶主要有两条路径:
1、做自动驾驶运营,抛开传统的汽车产业链;
2、以传统公司为代表,服务下游工厂的运营方,提供车内控制系统。
第一条是直接上来就做 L4,但从当前 Google 的运营情况来看,这条路未必有这么理想,短时间内我们还是要相对谨慎一些;第二条是走 L3 渐进式的路径,其实已经有明确的落地计划,在 2020-2021 年间,将会有一批新车搭载比 L2.5 高一些的 L3 车上市。
干货没看够?没关系,更精彩的内容等你来!
2019 年 6 月 14-15 日, 由极客邦科技旗下 TGO 鲲鹏会主办的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将正式在上海举行,我们精心策划了技术、思维、战略、管理、视野及领导力等六大专场,并邀请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管理者许式伟、季昕华、陆栋栋等大咖加入讲师天团,他们将通过体系化、有洞见的分享帮你应对不断升级的挑战!
先送上 8 折福利:点击抢占席位
精彩嘉宾议题抢先看
曹衡康 红帽 全球副总裁 & 中国区总裁
《领导力蓝图 — 打造开放式组织》
顾旻曼 真格基金 董事总经理 & 华东区负责人
《价值与逻辑:从资本角度看技术创业》
季昕华 UCloud 创始人 & CEO
《如何从技术人员转为企业家》
陆栋栋 喜马拉雅 CTO
《企业和业务高速发展,是对团队最好的管理》
许式伟 七牛云 创始人 & CEO
《技术创业路上,带领团队作战的得与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