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CEO换人,李小加:不想再做打工人了!
58岁的戴志坚接替李小加,出任代理行政总裁
李小加正式卸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行政总裁。
1月3日晚,港交所(0388.HK)发布公告称,戴志坚接替李小加职务,于2021年1月1日起出任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
港交所官网图
公告称,李小加已于2020年12月31日退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并终止港交所董事会成员的职务,李小加已确认他与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
港交所董事会感谢李小加在过去11年的杰出贡献及出色领导。在他出任集团行政总裁期间,港交所由地区交易所成功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集团之一。2021年1月1日起,李小加已获委任为董事会高级顾问,为期6个月。
此外,2021年1月1日起,戴志坚已获委任为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成员,他同时继续担任港交所联席总裁及首席营运总监。
作为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戴志坚还出任下列职位:港交所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成员,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及GEM上市委员会成员,上市政策小组成员。戴志坚在董事会及旗下委员会的任期将与其出任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的任期相同。
公告介绍,戴志坚于1998年7月加入港交所集团,现年58岁。曾任港交所结算主管、联席集团营运总裁,环球结算(亚洲)业务主管,股本证券与定息产品及货币业务联席主管等职务。
公告进一步显示,根据与港交所签订的委任函,戴志坚由2021年1月1日起已获委任为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直到港交所新任集团行政总裁委任为止。
截至2021年1月3日,港交所董事会包括1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是史美伦、阿博巴格瑞、陈子政、谢清海、周胡慕芳、冯婉眉、席伯伦、 胡祖六、洪丕正、梁柏瀚、庄伟林及姚建华,以及身兼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的执行董事戴志坚。
李小加:不想再做打工人了!
临行前,李小加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采访。
年少时是一位石油钻井平台工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留学归来,他转身为银行家,而在最近的这11年里,他作为CEO把一个区域性交易所打造成了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
为何提前离职?
如何在中环继续寻梦?
李小加的聘任期本来要到明年10月才到期,为什么提前离职?
李小加在日前举行的媒体告别会上首次做了解释。在李小加看来,港交所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后,进入了丰收年,尽管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好,但港交所各项业务仍发展得不错。这时候离开,对于港交所的成本最低。
离职后干啥去?
由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李小加将由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转任为港交所董事会高级顾问,为期 6 个月,继续提供指导并确保过渡安排顺利进行。
“这么大年纪了,接下来想自己干点事,看看能否尝试不打工了。”对于卸任后去向,李小加这样回应。
李小加表示,从港交所行政总裁卸任后,会继续留在香港,留在中环“寻梦”,也许还是在交易广场,做与“水利工程师”相关的工作。非常擅长打比方的李小加,常常把资金比做“水”,说金融就是“水利工程师”,而他最近思考比较多的,是如何将“水”引向中小企业。
“我对‘水利工程师’很感兴趣,我们把‘水’连起来了,‘鱼’换了,这里面还有其他很多可以做的事。今后想干什么,不能说太多,但我不太想打工了。”李小加坦言。
李小加用“寻梦”来形容自己在港交所的11年,“因为在追梦,所以喜欢问为什么不能干,然后不断去探寻。而未来,也将继续在中环‘寻梦’。”
李小加于2009年10月加入港交所,2010年1月16日起出任行政总裁兼董事。当年报酬待遇包括年薪720万港元,并可获酌情表现花红及或奖授股份,2010年收入约1916 万港元。
到2018年及2019年,李小加的年薪已突破 5000万港元。港交所年报资料显示,李小加在2019年酬金约 5110.5 万港元,2018年则为 5241.3 万港元。
因为员工股份奖励计划的缘故,李小加还持有港交所的股份。2019年年底,他卖掉了约65万股港交所股份,获利逾1.6亿港元。数据显示,李小加目前仍持有50.26万股港交所股份,市值约1.94亿港元。
为何要买新锣?
在港交所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在港交所追梦11年,李小加经历了诸多大事件,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敲响新锣。
2018年7月12日,新装修完的港交所上市大厅挤满了人,包括映客在内的8家公司于同一天在这里上市。为了让这8家公司能同时敲锣上市,港交所搬出来4面锣,两家公司同敲一面。这是港交所定制的新锣首次全体亮相。
这新锣价格不菲。
“我们特意到山西找了一个专门做锣的地方,这锣60万一个,我们还是做了。我们觉得港交所必须把锣做大一点,这样才配得上来香港上市的那些企业。”李小加说。
九点半一到,4面铜锣同时被敲响,在振耳欲聋的锣声、欢呼声、掌声中,港股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崭新的锣声,宣告港交所步入新时代,但掩盖不了李小加记忆中的另一个“难忘”时刻。
李小加说,执掌港交所的11年里,觉得最难的时刻,是2014年阿里巴巴因股权架构原因转投纽交所的时候。在同股不同权规则上的坚持,使港股错失了许多潜力巨大的新经济公司。
满怀遗憾的李小加,在其后的几年里发起了两轮港股IPO改革尝试,终于力排众议,在2017年底得偿所愿。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同日起接受公司按新规申请上市(IPO)。
修订后的港股《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三个章节,为三类企业赴港上市打开“绿色通道”: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以及寻求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
“这是港股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改革。”上市新规生效之际,李小加如此总结,“随着改革的完成,香港资本市场将迎来激动人心的新时代,香港会成为孕育创新公司的世界级摇篮。”
事实正如他所料。新规实行后,港交所迎来新经济公司上市潮。据港交所统计,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公司在香港IPO,同比增长25%,挂牌数量创历史新高;IPO共融资2865亿港元,同比增长1.23倍,募资额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港交所因此重夺全球新股市场“募资王”宝座。2019年,在阿里巴巴回归的推动下,港交所再度夺得全球IPO募资额排行榜首位,为10年来第六度称冠。
2020年,尽管新冠疫情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仍在持续,但毕马威对香港新股市场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受益于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港交所2020年的集资额增加了24%,预计全年将完成140宗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3899亿港元。
怎么评价中国资本市场?
怎么总结掌舵港交所11年?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记者请李小加用一句话点评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的发展。李小加先是用了“波澜壮阔”,略一沉思后说,应该是“前所未有”。
“因为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自上而下创造出来的市场,顶层设计和最底层的风险承受者之间缺乏足够的缓冲空间和压力消化空间,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充满争议,充满挑战,充满困难,但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了,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李小加说。
在采访中,李小加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他掌舵港交所11年所做的主要工作:连水、换鱼、跨界、改制。
“连水”即互联互通。“换鱼”即港股的更新换代,从本地的“鱼”换成世界大海里的“鱼”,从传统的银行、房地产股,换成新经济股票。“跨界”则是指从股票向商品的跨界,也是从香港向全球市场跨界;“改制”则是指港交所的现代化、数字化。
其中,除了“换鱼”,李小加觉得可以给自己打A或者A+的,还有“连水”,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更加有效地连接在了一起。
2009年接手港交所时,李小加就非常清楚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潮流中:人民币国际化与内陆资本市场国际化。香港金融市场过去20年的繁荣发展与内陆资本市场开放息息相关,港交所今后最大的机遇仍来源于内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的资本项下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
因此,一上任,李小加便把港交所明确定位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内陆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走进中国内陆的全球性交易所”,进而配合内陆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
为了让香港市场更贴近“最大、最主要的客户”,港交所2012年开始分阶段调整港股交易时段,使之与A股同步开市;为了把香港市场的“货”与内陆的“钱”、世界的“钱”与内陆的“货”之间的壁垒打通,李小加和内陆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创造性地发明了“互联互通”交易模式。
如今,“互联互通”已经平稳运行了6年,其间,沪深港通推动和促成了国际市场主要指数纳入A股,吸引大量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而伴随着内陆居民南下配置国际资产,港股也迎来了新的大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极不寻常的30年里,无论你多么成功,你的故事再独特,最终都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李小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