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十夜后,“大师”不堪重负选择离开,他终将走向何方?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表演。“十天十夜后,“大师”不堪重负,坐着奔驰车选择离开,众多粉丝洒泪而别。这样的场面,我们大家以前只会在明星告别演出时才会出现。那么,被人们冠以“流浪大师”、“国学大师”不虞之誉的他,最终结局究竟又会走向何方呢?

这个叫沈巍的流浪汉红遍了网络媒体,与加在他身上的各种诸如“复旦大学高材生”“公务员”“垃圾分类”这样高大上的标签,却与一个言必出《论语》《尚书》《左传》喜欢读书的“流浪汉”放在一起;这样观感对比反差极其强烈,无疑会夺人眼球、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一时让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网络,一下子找到了兴奋点,口水与帽子齐飞。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这种现象呢?

我认为还是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现象,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一下子捧上天。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喜欢搞极端,好像天地之间真是一步之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甚至说出“大师流浪,小丑在殿堂”这样混账话,这是对真正大师的不尊重。

难道就凭他多读几本书,再加上人品修养好点,在学术上却没有什么成就与造诣,生活上不能自理,家庭与工作关系也处理不好,还能被称为“大师”?

正是他的有文化,反衬出我们当今社会浮躁的没文化,平时不看书不学习,抱着手机打游戏。即使看些书,也会对传统国学文化缺乏耐心的精读,沉迷于消遣、娱乐、快餐式的阅读,但今天突然发现一个流浪汉竟然比自己知道的还多,只有顶礼膜拜份了。这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可悲,更是可笑之处。

看看“大师”自己怎么说的,沈巍自己一语道破天机,“现在书读得少了,好像觉得很稀奇,不是我学问多大,你们自身造成的,你们书读得少,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多读书本身,不要关注我本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他真实可爱之处,不做作不套路不迎合,也是大家追捧他的原因吧!

当然这也不会是一无是处,这起事件给我们最大的益处,就是让我们反求诸己,内省观照,主动精进。以后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再也不要“狗眼看人低”了;搞不好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人,也可能就是默默无闻的“扫地僧”、“流浪大师”呢。而且,也会在我们内心深处提醒自己也在告诫自己的孩子:如果现在再不好好学习,以后连个流浪汉、扫地的活都当干不了!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这是“流浪大师”引用最出名的一句话。我用哥德巴赫进行猜想一下,大师将是这样的两个结局,先说最好的结局。 “我也希望有家,而且希望家里有个大的书房供我读书画画。有个大大的院子我可以散散步,收养流浪动物。强调一下,我绝对不喜欢流浪。”这就是他想象最好的结局!

这个让我想起那个“疯子画家”徐荣发,徐荣发的经历基本和沈巍相似。当初他是一位在街头流浪的乞丐,在街头的废纸板上用粉笔作画,极具艺术气息的作品,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位乞丐所画。2008年,因为有人把他传到了网上,迅速爆红。如今的徐荣发生活也逐渐进入正轨,儿子也上了大学。如果他能徐荣发一样善终一生,也是功德无量。

但愿那个一直陪伴左右的“师娘”能给他这一切,而不是一直在消费他;而且沈巍从小爱书画,如今自己爆红,写的书法也火了,一个字卖出了2万的价格,靠这个也能养活自己与家人。真心希望这一切归于安静后生活,这也是他当初最想要的,也是最好的结局。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但是,他也说过:“我对未来没啥打算,我只是报着追求光明追求知识的态度生活。”是的,如果他自己没有什么打算,而那些人只是“消费”他,没有人真心关心他、帮助他,那么他这辈子只能注定流浪。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身上“网红”光环不再,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流浪汉”这个称谓将伴随他一生,这可能就是他最坏的结局,那么“流浪大师”“国学大师”也从此会真的离开了我们!

聪明的你,你认为他还有其它结局吗?你喜欢沈先生这样的人吗?你希望他有什么样的结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