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栋梁还是瓦块?

听说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号

杂谈与时评

老刘出身农民,现在看上去是有点笨,小时候也有点小聪明。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都是在年级前五名,而且学的很轻松。当时虽然没有远大理想,但总觉的自己很了不起,以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牛顿那样的科学家,至少能像陈景润那样搞出个2+3=5的哥德巴赫猜想。

上了大学后和那些聪明的同学一比,我才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我也知道了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用说成为什么科学家了,就是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媳妇成个家就不错了。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毕业已经十几年了,仕途上是白丁一个,事业上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头上的白发却添了不少。不过工作还不错,找了个媳妇也算贤惠,为此我也很知足了。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国家栋梁,只是一块小瓦块。小瓦块混到这个程度就不错了。
  
一座大厦,栋梁没有几根,瓦块砖头却不少。人也如此,大部分人是平凡人,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一个人认识不清自己,本来只是块砖瓦的料,一定要去装大头,做国家的栋梁,那就不但害了国家,还会害了自己。

人的天分智力有高低,也就决定了人的能力有大小,不承认天才不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首先应该是天才,奋斗努力只是外因。假如我们任意选择一百人,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促使他们刻苦学习,即使他们奋斗一生,成功的机会也一定很小。

宣扬成功人士单纯靠刻苦努力成功的故事,只是蒙骗大家,最好是不要相信。牛顿之所以是牛顿,因为他是天才,你之所以成不了牛顿,因为你是个凡人。

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舆论媒体过分的宣扬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过分宣扬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高,更加刺激了人们的浮躁心理。好像只要奋斗,遍地是黄金,永远不满足,使人人都感觉活的很累。

其实这是媒体的误导,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还是少数。大部分人是过的平凡的家庭生活,本来他们很满足,可看了电视等媒体上的人物,有豪华住宅,出门有车,他们的心里也不平衡了,也开始不满足了,使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不满气息,这完全是媒体过分宣传的错。

  
说到这里,有人就说了,如果人们没有了上进心,安于现状,哪我们的社会怎么发展?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美国人从小学习就不刻苦,是在玩着学习的,比我们中国的孩子少学很多东西。可几十年过去了,美国出了十几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中国却很少。美国出了十几个知识分子型的亿万富翁,中国也是寥寥无几。这一切说明,单靠努力想成功是很难的,没有能力的人也都想去争那一条成功的独木桥,把有能力的人也挤跨了。

举个例子说明,一个研究所,有一批考了几年才考上博士的人把持着,那些有天才的,有能力的人却进不了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所怎么会出成绩?在美国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人活着,不能没有一点上进心,但上进心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如果拼尽自己的一生,单纯图一虚名,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对于家庭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为了摆脱家庭的困难,拼搏一下是应该的。如果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靠拼搏靠上大学,他的一辈子也就有依靠了,他们的拼搏值得我们赞扬。

但假如你已经混的差不多了,生活也不错了,自己又没有太大的能力,一连两三次考研究生或者博士都考不上,哪有何必非要考呢?假如你就是费力考上了,凭你的智力,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还耽搁了那些聪明人的进取,于人于己都不利,何必呢?
  
很早以前,有这么一篇鸡汤文章。说一个美国老太太在临终时满意的说,我终于还清买房子的贷款了;而一个中国老太太在临终前说,我终于攒够买房子的钱了。

两个老太太,当然美国老太太的做法比中国老太太的要好,但如果让我选择,我不会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有地方住,我会把钱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或者不去辛辛苦苦挣那买房子的钱,多累啊。怎么不是一辈子,住个大房子和住个小房子还会有什么大区别?人啊,什么事都要想的开,想不开的话,那你就活的太累,咱不去受那个累,让有能力的人去受累吧。
  
我不是栋梁,我只是块小瓦块。慈禧太后没有看上电视,我看上了;慈禧太后没有用上电话(用否?),我用上了;慈禧太后没有开上汽车,我开上了,作为一块小瓦块,我还有什么不满足?老刘是个小人物,能活的比较滋润,足矣。
  
老刘2004.7.2019.11.3整理修改

喜欢文章轻压二维码关注杂谈与时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