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有座搬移了三次的宝塔,供奉“观音大士”的化身,如今修葺后,夜间光华四射!

每年4月,镇江人都要到宝塔山公园赏梅樱花。

宝塔山原名鼎石山,因山上的“僧伽(音qie)塔”得名。

很少人知道,这“僧伽塔”是从江北古泗州城迁到镇江,

几经变迁,坐落在宝塔山上。

中学课本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就是在这座塔下所写的。

01

僧伽塔原来在洪泽湖南岸的泗州城,始建于唐朝,是为保存西域高僧、唐中宗时国师“僧迦”和尚的真身所建(僧伽塔即灵瑞塔,属普照王寺)。

“僧伽”和尚在民间非常有名,他自称是何国人,因以何为姓。少年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

唐龙朔二年,“僧伽”和尚自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出境之处的别迭里山口入唐,始发凉州,经历洛阳,行抵江表,止嘉禾灵光寺,教化水乡泽国的民众。

“僧伽”和尚在佛教典籍中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又在泗州被称为“泗州大圣”、“大圣菩萨”。唐朝时的观音像,即以僧伽容貌为模本,所以多为男相,以后才慢慢演变为女相。

泗州僧伽塔在北宋非常有名,苏东坡写过一首《泗州僧伽塔》诗: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泗州僧人奉僧迦像到了镇江,在城中的寿丘山(现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重建僧伽塔供奉。

僧伽像

02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地方乡绅信众又筹资,迁“僧迦塔”到城东的鼎石山

这座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塔身四面辟卷形门,塔身建于白石须弥座之上,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

从此,这座带有江南造塔风格的古塔,巍巍壮观,成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

据载:“僧伽塔”的一层塔身四面设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内室。

塔的每层砖雕重檐,仿木斗拱。各层朝不同方向设龛门,原本为登塔迂回之用,现外木制回廊已毁,龛门只有装饰作用了。

僧伽塔”身通体黄色涂料外饰,配以青砖檐口,青砖角柱,轮廓分明。

塔顶部八脊封檐,上置仰莲座承金色宝瓶塔刹。

僧伽塔”旁,还曾经有过一座积善寺,后寺院屡经战火毁废,如今从焦山出来的一位僧人又筹资重建好。

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的僧伽塔也遭遇火灾,木结构部分荡然无存,连塔顶的宝瓶塔刹都被烧掉,只有砖结构保存下来。

1937年冬天,日寇的飞机飞到镇江上空进行轰炸,引燃宝塔山周边大火,山上山下的庙宇道殿建筑毁坏大半,“僧伽塔”也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如今我们看到的僧伽塔,则是在原有砖结构基础上,经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修葺后的模样。

解放前的僧伽塔

古塔之下,都瘗有佛门的宝物。1961年,考古学家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里面藏有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

03

1981年僧伽塔本体全面修复,1982年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僧伽塔四周砌筑院墙形成塔院;

1994年依僧伽塔、鼎石山建宝塔山公园;

镇江僧伽塔 (2002年镇江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2012年实施公园景观提升;

因这座塔年久失修,2016年启动维修僧伽塔院。

维修中勘测:僧伽塔平面为八边形,基台有四处踏道通过券孔门进入室内,塔基直径约7.0米,边长约3.4米。

塔身往上逐渐收缩;

内部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1.1米,外侧略变形,木结构楼梯与平台已无痕迹,一至七层为钢砼楼梯对角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间隔辟券形窗、交错而开;

第三、四、六,七层明显倾斜,有拐点。塔通高29.5米。

砖塔七级八面密檐式,包括基台与须弥座、塔身和塔刹等部分。

基台上为白石须弥座,现状踏面多处破损、裂纹和明显水渍;

须弥座八面石材叠挑线条、中部线刻雕花、八角角花浮雕处多有裂纹,布满青苔,部分石缝中有植物生长。塔身表面为黄墙、抹灰大面积剥落;

密檐线条、斗拱、雀替为清水墙,部分缺失且顶部长有植物;券孔砖拱有水渍,木门扇糟朽破损严重;

角柱砖部分缺失。塔刹葫芦有破损,檐口部分砖材缺失,且长有植物。

经现状勘察与资料分析,僧伽塔残损病害为以下几类原因:

①地质影响:据地质勘探报告情况,塔周边地质分布不均匀,对塔身倾斜、扭曲及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影响。

②自然灾害:据《神宗万历实录》《丹徒县志》等历史资料上记载,僧伽塔自迁址于鼎石山后镇江历史上4级以上地震有11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震级为1913年的5.5级地震。

③季风因素:塔位于山顶,常年季风风力作用对塔身扭曲、倾斜产生一定影响。

④气候因素:自然风化导致塔砖石作构件开裂,砖作密檐破碎,时常有砖块坠落,存在安全隐患;风雨侵蚀受潮、湿温度变化导致木构件糟朽严重,造成木作变形、断裂、脱榫、油漆剥落,外立面黄色抹灰大面积剥落等现象,影响塔原有立面风貌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原有立面风貌。

⑤生物因素:鸟类粪便、风媒介等因素使得塔各层檐口上杂草、杂树丛生,不仅影响原有立面风貌,且对结构稳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⑥人为因素:塔内部原有木结构损毁殆尽,1981年对其进行维修时,将内部结构改成钢筋混凝土楼板与楼梯,对砖砌塔身、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处游客涂鸦,影响了原有风貌。

视破损状况及其成因,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与安全性原则,采取修补、更换、清理等保护措施恢复整体风貌与细部原状,同时检查、修复避雷系统。

山门位于塔西南侧,清水青砖立面、硬山式两坡顶;院墙外侧为涂料,内侧为清水青砖,围合成塔院。

重修僧伽塔时,解决了两个问题:

塔身倾斜,经精确测量,僧伽塔塔身水平位移0.225米,塔身倾斜率1.1%。经推测,塔基础水平位移0.021米,基础差异沉降0.040米,基础倾斜率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允许倾斜率0.6%,《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纠偏合格标准为0.45%,可判断僧伽塔基本安全。

虽然十塔九斜,但同时应加强监测,进行信息化管理,维修工程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当继续做好沉降监测工作,以了解砖塔的安全状况。

建筑色彩,僧伽塔立面按黄色系恢复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日常审美习惯,长期以来,外立面为黄色。

②僧伽塔属于佛塔,外立面色彩主要为黄色。

③据相关历史资料,明代该塔特征描述为“金色宝像”,推测应为黄色。

④砖塔外立面亦可为黄色,例如四川德阳龙湖舍利塔(明正德年间)。

在施工过程中,维建的单位严格控制质量,原有砖石细部如斗拱、雀替、线脚等图案与原貌一致并显露出来;门、窗扇槽榫嵌合严密。

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时一并完成亮化工程,僧伽古塔旧貌终得以展现,重新焕发生机,熠熠生辉,夜间光华四射。

引自“南徐北窗·镇江地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