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医案
王某,男,35岁。
2008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诉:头紧懵,小腿酸,寐不安。有高血压病史2年,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在150/100mmHg
脉弦拘而迟。舌淡,苔白。
辨证:阳虚寒凝。
治法:温阳散寒解痉。
方宗: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8g炮附子18g细辛7g千姜8g半夏15g
茯苓15g全蝎10g蜈蚣12条
3剂,水煎服。
加辅汗三法,取汗。停服西药。
10月16日二诊:药后得汗,降压药已停。头顶尚紧,寐亦可,小腿已不酸。血压140/115mmHg。脉弦迟无力,舌淡。
上方加吴茱萸7g
11月13日三诊:患者共服上方14剂,蜈蚣加至15条。头略沉,他症除。血压降为120/80mmHg,脉弦缓减。上方继服14剂。
(选自《中医临证一得集》)
按: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亦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治疗多从肝肾或痰瘀入手,通过温阳散寒来治疗高血压的并不多见。此案中,李老能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血压,并取得疗效,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寒邪致病的灵活理解——寒客于肌表,可以温散;寒客于血脉亦可以温散;纯阳虚而致阴寒内生亦可温散。
寒主收引,血脉被寒所客,拘挛不舒,自然引起血压升高。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阳气得复,阴寒得散,血脉舒展,血压自然下降。至于其头懵、小腿酸,乃是寒凝筋脉导致筋脉不舒所致。寐不安,阳气不能“精则养神”也。二诊加吴茱萸,暖肝之阳气,实亦助肾之阳气,“肝肾同源”不仅体现在“精血同源”阴的方面也体现在阳气的相互助用上。
溯本求源,灵活应用中医传统理论去认识常见病或疑难杂症,并凭借脉诊加以识别区分,辨明证型,即使再新奇复杂的疾病,中医亦可依法施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