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情人节,秀的不仅仅是恩爱!
中国情人节到底是哪一天?
一是上巳节,即农历的三月初三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虽然这是礼节,不是硬性规定,但是谁会去追求不守礼教的人)。 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和现在的相亲大会一样,只是没有主持人而已)。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上巳节前后创作的。
二是上元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
上元节即元宵节。古代女子平日不允许自由出行,在这一天却可以结伴游玩。灯会为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识、约会的契机。君不知,广为流传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便是以上元节为背景的。唐代,元宵节的假期是三天,宋代是五天,而明朝是整整的十天。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经典一幕太平公主与薛绍初见的时候就是在上元节。
夕也叫乞巧节,是女儿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相传农历七夕之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是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七夕这天重点在织女,织女被古代女子视为纺织业的守护神,因此女子通过一系列活动祈求自己有织女织作“天衣”般的高超手艺。古代七夕这一天,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染指甲等习俗。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古代情人节怎么过
赏月
唐伯虎点秋香里名句:有道是赏花赏月赏秋香,在上元节还是情人节的时候,赏月这种充满烂漫色彩的事情怎么能少的了。月光皎洁,所握葇荑, 十五的月亮还正圆,两人相依而坐,怎一个浪漫了得!
逛街
自古以来女人们都是喜欢逛街的,更何况是在古代那种礼教严格女孩子们大多数不能出门的日子,怎么能不抓紧这难得的几天,说不定艳遇就来了,正所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踏青
无论上元还是上巳的日子,踏青赏春,结伴游乐,放风筝折柳枝,采野花,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说不定就会成就一段良好姻缘。
赌书泼茶
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知识渊博,有藏书万卷,每次煮茶后都以竞赛方式决定喝茶顺序。一人问另一人某典故出自哪书哪卷哪行哪页,答中先喝。喜欢读书的情侣们也可以借鉴这对夫妻的恩爱竞赛,煮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选取一个故事片段,问问对方出自哪本书。
琴瑟和鸣
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凤求凰》,坐在屏风后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场爱情便从一曲音乐而轰轰烈烈展开,音乐中传达的缠绵情思不可小觑!有音乐爱好的情侣也可以尝试这种约会方式,即使不会乐器,也可以深情献唱或对唱,抒发爱意。当然以上两项只适合文艺情侣们了。
古人情人之间送什么
【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1、正妻范儿——簪;2、君子之情——玉佩;3、情香怡人——香囊;4、直截了当——花椒;5、温良贤惠——瓜果;6、受之父母——头发;7、狗血剧情——对半之物;8、纠结缠绵——同心结;9、神仙专用——手镯;10、帝王之选——玉如意。PS:当今与国际接轨——戒指。 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古人也常赠送耳饰表达爱意。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从《诗经》来看,古人跟我们一样是吃货,他们会把水果当做定情信物,看到心仪的对象,别的暂且不说,先送上一堆水果肯定没错。
同心锁(结)
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永结同心”之意,同心锁也是这种道理。
红豆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梳子
自古就有情人间赠梳子的习俗,送梳子有相思、私定终身之意,并欲与对方白头偕老之愿。梳子作为一种每日使用的贴身之物,还会染有发香。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送给对方,比起新买的礼物,自然更有亲密的意味。
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 香囊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赠予心爱之人,情谊之深自不必言表。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罗帕
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齿的尴尬,又平添了几分娇媚,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描写爱情的优美古诗词
上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卜操作数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摸鱼儿·雁丘词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