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乐,本无国境

吉田洁最被熟知的身份是作曲家,可孩提时代的他最喜欢的不是音乐,而是绘画,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期待他能成为一名画家。中学的挚友在那时玩音乐,会时不时地给吉田洁弹吉他听,潜移默化影响了吉田洁对音乐的兴趣。

与此同时,吉田洁在家中发现了一张 CD。里面的古典音乐丝毫没能吸引吉田洁,但播到巴赫的音乐时,他深受震撼。

巴赫的音乐似乎可以带给他无数创作灵感。就这样,音乐和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吉田洁也开始渐渐地尝试起音乐创作。「对我来说,做音乐起初只是为了在学校变得更受欢迎。」

18 岁的时候,一位朋友找到吉田洁,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微电影进行配乐,这也激发了他对配乐最初的兴趣。之后留学美国,他在伯克利音乐学院发现,原来有电影配乐这样一门学科,自此开始了配乐学习之路。

△吉田洁

留学归来的他还尚处默默无闻的阶段,便进入了日本录音协会,以一名录音师的身份从事音乐工作。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制作人,也终于得到了个广告配乐的机会,正是这次配乐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日本,为广告配乐的难度不亚于为电影配乐,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表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每个节点都要渲染特定的意境。在这样的过程中,吉田洁发觉配乐这项工作十分吸引自己,内心深处也十分渴望继续从事作曲配乐。

此后,他收到《和平之月》制作方的合作邀请,用民族乐器太鼓为其编排配乐,再到后来与 NHK 合作,为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动荡的大地纪行》编曲,吉田洁让自己的兴趣创造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配乐与其他的音乐创作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配合影视的节奏进行编排,并与烘托画面的气氛相辅相成。在为日本 NHK 电视台的纪录片《日本人的遥远旅途》配乐之时,吉田洁会想象在远古时代的土地上祖先是如何生活、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

虽然历经岁月变革,但是相同的情感组带成为吉田洁创作中的重要灵感来源。在吉田洁看来,「远古时代是没有国境这一概念的,所以只要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都会产生很多共通的概念」。

尽管很多人认为音乐有着文化差异,但吉田洁心中的声音始终在表达人类的共同情感。

Q:你的作品里经常出现东方传统民族乐器,这是你刻意选择的吗,你最常使用哪些乐器?

吉田洁:从历史上看,日本是个农耕民族,而不是狩猎民族。日本有个传统舞蹈叫阿波舞其中就需要用到太鼓。古时日本人耕地的节奏像是敲打太鼓,可太鼓的韵律其实跟西洋乐器有共同点,这也符合我想表达的普遍价值观。

小时候我的母亲会弹三味线,三味线虽然是弦乐,但也需要打击,所以我在创作之时,会把三味线用作打击乐器。我也很喜欢中国的二胡,它非常有表现力能表达热烈的感情。

Q:影视剧配乐与纯音乐不同,前者要与画面相辅相成,带动观众的情绪,甚至还会有加成效果。请问在每次编排之时,你是怎样考量的呢?

吉田洁:电影更注重情境描写。观众看到的实际场面和电影想表现的情感,我会站在观众的立场去体会。即使是普通观众会忽略的主人公的细节动作,作为一名配乐,我也会融入创作中。

总的来说,我要作为观众去思考,要同导演交流,把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展现出来。

Q:跨国界合作之时,如何做到符合作品国家的风格?

吉田洁:《新丝绸之路:动荡的大地纪行》中有一个体现阿拉伯文化的画面,可让我现学阿拉伯文化是不可能的。若很勉强地做出来,观众也不会接受。

从技术上说,我会注重普遍价值观,无论是哪国人民都能理解我的音乐,这是我的立足点;从方法上讲,我会采用比较接近的乐器。总而言之,会尽量选择与本国文化相近的乐器进行创作,体现无国界的文化理念。对我来说,若能通过我的音乐感受到我的理念,我会感到非常开心。

△《新丝绸之路:动荡的大地纪行》

Q:工作之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的,会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呢?

吉田洁: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最大的兴趣是音乐,但音乐却成了我的职业。因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音乐之中,我还没有时间发掘其他兴趣。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在我家旁边的一座神社,社区会定期举办庙会,我也会参与其中。

因为音乐就是我的工作,所以闲暇时不怎么听,非要说的话有时还会听巴赫。其实听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要首先对自己的作品有自信,热爱自己的作品。在听的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反省,思考每一段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而且听自己过去的作品,也是对过去的告别,这样新的作品才不会被过去拘束,我才能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新的音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