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癌症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癌病,中医病名。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本节对脑瘤、肺癌、大肠癌、肝癌、肾癌及膀胱癌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作了扼要阐述。

中医学名:癌病

发病部位:相关脏腑

相关西医疾病:脑瘤、肺癌,大肠癌等

主要病因:正气内虚、感受邪毒等

其他名称:瘤、 积聚

名词解释: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

历史沿革:

1.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

2.《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

3.《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

4.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关病症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6.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2)清·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3)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渚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枳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4)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7 .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癌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癌病又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节着重介绍脑瘤、癌。此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甲状腺癌等病分别与积聚有关,可适当参考。

病因

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据癌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外在的六淫邪,内在的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或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有密切关系。

1. 六淫邪毒

外感六淫之邪,或工业废气、石棉、煤焦烟雾、放射性物质等邪毒之气入侵,若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久则可形成结块。

2. 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3. 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

4. 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5. 久病伤正、年老体衰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罹患癌症的主要病理基础。久病体衰,正气亏虚,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每易乘虚而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行瘀滞,结而成块。

病机

癌病的形成虽有上述多种因素,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多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故以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实证为主。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益深重。

不同的癌病其病机上又各有特点。脑瘤的本虚以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以痰浊、瘀血、风毒多见;肺癌之本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以气阻、瘀血、痰浊多见;大肠癌的本虚则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标实以湿热、瘀毒多见;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癌病位在肾与膀胱。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故上述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诊查要点

脑瘤

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者最多。一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根据脑瘤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脑瘤的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呕吐”等病证中。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

2.随脑组织受损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局部症状,有助于定位诊断。如大脑额叶前部肿瘤可见精神障碍,出现性格改变,进行性痴呆,癫痫发作等;额下回后部肿瘤可出现运动性失语;额叶后部中央前回运动区受压则产生对侧偏瘫。大脑顶叶部肿瘤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定位和感觉区别的能力消失。大脑颞叶部肿瘤则以听觉障碍为主。大脑枕叶部肿瘤定位征为视野缺损。胼胝体部肿瘤精神症状明显。中脑部肿瘤早期易出现脑积水,而发生头痛、视乳头水肿及呕吐等。小脑部肿瘤以运动失调为特征。桥脑部肿瘤则以交叉性偏瘫、交叉性感觉麻木及眼球垂直性震颤与眼外展麻痹为特征。

病证鉴别

1.脑瘤与脑血管疾病

部分脑瘤患者可见颅内压增高、偏瘫,应注意与脑血管疾病相鉴别。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多突然出现昏迷,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偏瘫。CT、MRI有助于鉴别。

2.脑瘤与癫痫

脑瘤患者可以有症状性癫痫,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和其他局灶性症状(如精神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持续存在。原发性癫痫通常缺少局灶性脑症状,发作过后多无明显症状。CT、MRI有助于鉴别。

相关检查

CT、MRI探查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是诊断脑瘤的主要手段。

肺癌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发病率上升特别快,男女两性发病比例逐步缩小(约为2:1)。5年生存率约为8%—13%。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肺癌的论述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病证中。

诊断依据

1.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愈,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气急、发热,或伴消瘦,疲乏等。

2.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

病证鉴别

1.肺癌与肺痨

肺痨与肺癌均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两者很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肺痨多发生于青壮年,而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部分肺痨患者的已愈合的结核病灶所引起的肺部瘢痕可恶变为肺癌。肺痨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则病情无好转。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肺癌与肺痈

肺痈患者也可有发热、咳嗽、咯痰的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典型的肺痈是急性发病,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带血,伴有胸痛;肺癌发病较缓,热势一般不高,呛咳,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伴见神疲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肺癌患者在感受外邪时,也可出现高热,咳嗽加剧等症,此时更应详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肺癌与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长达数年,反复发作,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以咳嗽,咯痰,喘息,胸部膨满为症状;肺癌则起病较为隐匿,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见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不难鉴别。

相关检查

1.胸部x线检查,CT,支气管碘油造影,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2.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阳性率在80%左右,多次检查阳性率可提高。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病变性质及作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方法。

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证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3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医古籍有关大肠癌的论述散见于“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证中。

诊断依据

凡30岁以上的患者有下列症状时需高度重视,考虑有大肠癌的可能:①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经一般治疗症状不缓解;②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③粪便带脓血、黏液或血便,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④结肠部位出现肿块;⑤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病证鉴别

1.大肠癌与痢疾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要注意区别。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而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检查,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

2.大肠癌与痔疾

痔疾也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应注意区别。痔疾属外科疾病,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多因劳累、过食辛辣等诱发或加重。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钡灌肠X线检查、血清癌胚及肠癌相关抗原测定、直肠内超声扫描、CT等检查以明确。

肾癌、膀胱癌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腰痛、肿块、消瘦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多发。根据肾癌的起病及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肾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腰痛”等病证中。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热消瘦,恶病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50—70岁多发。中医古籍有关膀胱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血淋”,“癃闭”等病证中。

诊断依据

肾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部分患者可有典型的三联症:血尿,腰部疼痛,上腹或腰部肿;膀胱癌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尿、尿急、尿频、尿痛,或持续性尿意感。

病证鉴别

1.肾癌与多囊肾

多囊肾常有腰腹疼痛,血尿或蛋白尿,出现肾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的患者较多,往往合并其它多囊脏器。B超、CT、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2.肾癌、膀胱癌与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多有急性疼痛,可伴见尿血,B超,腹部X线等有助于诊断。

3.肾癌、膀胱癌与肾及膀胱结核

肾及膀胱结核也常有尿路刺激征,尿血,脓尿,并伴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尿中查到结核杆菌。抗痨治疗有效。

相关检查

尿检查可见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肾癌、膀胱癌有一定价值;B超、CT,MRI可确定病变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等。此外,膀胱镜检查也是确诊膀胱癌的重要方法。

上述癌病的诊断中,各种癌病的细胞学分类诊断,如肺癌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等,虽属西医学范畴,但它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所以也应尽可能了解癌病细胞学性质,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发展情况等,以合理安排综合治疗方案。

肝癌

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简称肝癌。我国肝癌约80%为肝细胞癌。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肝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中,城市为第二,仅次于肺癌;农村为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率的45%。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50岁为最多,男女之比约为1:1-4:1。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较好,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机会已错过,所能采用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常限制在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上,而放化疗对本病的治疗毒副反应大,适应症则减少,疗效也差。采用中医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肝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肝癌的论述散见于“肥气”、“积气”、“积证”等病证。

诊断依据

1.不明原因的右胁不适或疼痛,原有肝病症状加重伴全身不适、胃纳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均应纳入检查范围。

2.右胁部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而拒按,表面有结节隆起,为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但已属中晚期。

病证鉴别

1.肝癌与黄疸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症状,主要病机为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起病有急缓,病程有长短,黄疸色泽有明暗,以利湿、解毒为治疗原则。而肝癌以右胁疼痛、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腹胀大、乏力、形体逐渐消瘦为特征,中晚期可伴有黄疸,此时,黄疸仅视为一个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病种,以扶正(补益气血)祛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积散结等)、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并需结合中西医抗肝癌治疗。此外,结合血清总胆红素、尿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甲胎球蛋白、肝区B超,CT扫描等以明确诊断。

2.肝癌与鼓胀

肝癌失治,晚期伴有腹水的患者可有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症状而为鼓胀,属于鼓胀的一种特殊类型。肝癌所致之鼓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在鼓胀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需结合中西医抗肝癌治疗。可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协助治疗。

相关检查

结合肝区B超、CT扫描、MRI、肝穿刺、血清学检查(如甲胎球蛋白等)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临床首先应辨各种癌病的脏腑病位;辨病邪的性质,分清痰结、湿聚,气滞,血瘀,热毒的不同,以及有否兼夹;辨标本虚实,分清虚实标本的主次;辨脏腑阴阳,分清受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不同;辨病程的阶段,明确患者处于早、中、晚期的不同,以选择适当的治法和估计预后。

治疗原则

癌病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积极意义。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既病之后加强饮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病的康复。

证治分类

(一)脑瘤

1.痰瘀阻窍

症状: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息风化痰,祛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石菖蒲、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白芥子、胆南星。

2.风毒上扰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干,大便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黄连、黄柏、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3.阴虚风动

症状: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龟板、鳖甲、牡蛎、钩藤、僵蚕等。

(二)肺癌

1.瘀阻肺络

症状: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当归、熟地、柴胡、枳壳、甘草。

2.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行气祛痰。

方药: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法半夏、茯苓、瓜蒌、薤白、紫菀、款冬花等。

3.阴虚毒热

症状: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荚、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4.气阴两虚

症状:咳嗽痰少,或痰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熟地、玄参、当归、芍药、百合、甘草、桔梗等。

(三)大肠癌

1.湿热郁毒

症状: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方药:槐角丸加减。

常用药:槐角、地榆、侧柏叶、黄芩、黄连、黄柏、荆芥、防风、枳壳、当归等。

2.瘀毒内阻

症状: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索、丹皮、赤芍、当归、川芎、香附、乌药、枳壳、黄连、黄柏、败酱草、甘草等。

3.脾肾双亏

症状: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益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人参、山药、黄芪、熟地、杜仲、枸杞子、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等。

4.肝肾阴虚

症状: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等。

(四) 肾癌、膀胱癌

肾癌、膀胱癌的中医分型论治有共同之处,故合并在一起介绍。

1.湿热蕴毒

症状:腰痛,腰腹坠胀不适,尿血,尿急,尿频,尿痛,发热,消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方药: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瞿麦、扁蓄、车前子、泽泻、芒硝、连翘、龙胆草、栀子、黄芩、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

2.瘀血内阻

症状:面色晦暗,腰腹疼痛,甚则腰腹部肿块,尿血,发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香附、木香、枳壳等。

3.脾肾两虚

症状:腰痛,腹胀,尿血,腹部肿块,纳差,呕恶,消瘦,气短乏力,便溏,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人参、山药、黄芪、熟地、杜仲、枸杞子、山茱萸、海藻、昆布等。

4.阴虚内热

症状:腰痛,腰腹部肿块,五心烦热,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消瘦乏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止痛。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延胡索、郁金等。

(五)肝癌

1.肝气郁结

症状: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白芍、甘草。

2.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或同时见左胁下肿块,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甚至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大黄、天花粉、当归、柴胡、穿山甲、甘草。

3.湿热聚毒

症状: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

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

4.肝阴亏虚

症状: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一贯煎。

常用药:生地、当归、枸杞、沙参、麦冬、川楝子。

转归预后

癌病的预后一般较差,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并在癌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

预防调护

1.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精血不足,脏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外邪入侵,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故保养精气,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戒烟,保持心情愉快,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本病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加强普查工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也是防治癌病的重要手段。

2.既病之后,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起居有节,调畅情志,宜进易于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禁食辛辣腌炸、海膻发物,适当参加锻炼。

文献摘要

1.《难经·五十五难》:“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也;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左右无所穷处,其痛常移易也。”

2.《诸病源候论·积聚候》:“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

3.《济生方·症瘕积聚门》:“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

4.《医学入门·积聚门》:“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而成积聚痨瘕也。”

5.《灵枢·五变》:“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6.《圣济总录·积聚门》:“症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

7.《济生方·下痢》:“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鲜者,肠风也;浊而色黯者,脏毒也。”

8.《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1]

[2]

参考资料

[1] 王清任.《医林改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

[2]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02月。

(0)

相关推荐

  •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有源于腺体或肺泡上皮者.肺癌是世界各地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多数国家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我国 ...

  • 癌病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癌病 申大夫中医 11小时前 癌病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 ...

  • 147、03/14/2008.

    胰臟癌與肺癌 30/14/2008,自上週到今天,診所一共接受三位胰臟癌病患,另一位是肺癌末期病人68歲,她從03/07/2007就已經在我診所開始治療,她是因為聽信西醫所說,更年期後就開始長期服用女 ...

  • 镜面舌的中医辩证、病因病机和治疗

    ​舌上无苔,光滑洁净甚则如镜面,谓之舌光亦称镜面舌光滑舌光剥舌夹红柔嫩舌. 舌光无苔,提示证情危笃,辨证当洞察秋亳不得有误. [辨证论治] 1.胃阴干涸舌光 症状:舌红(或绛)而光,舌面乏津,舌心尤甚 ...

  • 温病丨“秋燥”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 医贯 专注于中西医文献整理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多发生在秋季,尤以秋分后小雪前为多见.本病病势轻浅, ...

  •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 ...

  • 从湿邪分析癌症的病因病机

    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其中与湿邪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详细分析湿邪造成癌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大体来说,主要是正虚邪实.就正虚而言,有五脏六腑以及阴阳.气血的各种虚损:就邪实而言,有痰 ...

  • 中医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

    4天前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由于正气内虚.温热毒邪乘虚而入引起的,以热毒.血瘀.痰浊互结,人体伤血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造血 ...

  • 中医知识05中医内科学10眩晕:病因、病位、基本病机、辨证论治

    中医知识05中医内科学10眩晕:病因、病位、基本病机、辨证论治

  • 裂纹舌的病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中医

    与裂纹舌形成有关的主要病位:对于导致裂纹舌形成的相关脏腑经络,古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有"足少阴脉病则舌柝(坼), ...

  • 中医痰火论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痰火论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 专方加减辨证论治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整理,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专方治疗以及单味药治疗等4个方面入手,对其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慢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