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会读书到每年上百本,我经历了什么变化?

从这篇文章开始,灵姗打算写一系列关于如何高效读书的文章,把阅读方法、笔记技巧、选书买书、书单推荐等问题慢慢说完。

在过去,我先后写过学习方法系列、思维导图系列文章,大家阅读的积极性很高,错过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文章合辑阅读。

系列文章可以帮助大家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架构,最近在梳理的时候,发现很久没有写读书相关的内容,读书这件事情非常值得好好讲讲。

今天是第一篇,关于过去我在读书中走过的一些弯路。

和大家一样,自从高考之后,我就撒了欢,根本不想再拿起书,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好几年,那会我开始逛知乎。

发现,哇~这里的人都好有思想,好厉害。他们为什么都懂得这么多呢?

后来我发现,所有的人都会推荐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于是我也开始阅读,在网上找了一大堆电子书资源,下载到了电脑中。

当时觉得特别幸福满足,然而,等我上了研究生,那堆电子书还是躺在我的硬盘里,被我打开过的只有寥寥几本,根本没有看完。

这是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囤积一堆电子书却一本也没读完。

因为只是去存了一堆别人的书单,我完全不知道每本书讲了什么,看了开头也没有兴致看下去,转过头就去刷剧,打游戏去了。

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当然会读不下去了,这些书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一定要认真读完一本书!当时,我写了 flag 贴在自己的枕边,“这个月要看完 2 本书,加油”,还画了个笑脸。

于是,我很快就犯下了第二个错误,读了很多文学类的虚构书,俗称,“小说”。

并不是说这类书籍不好,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甚至你是在读后宫小说的时候,也能不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阅历。

什么是共情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你体验了小说中主人公多样的人生,这提升了你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但是,虚构类的小说读完,合上书本回想,大部分情况下你只能记得,这本书讲了个精彩的故事,能留下的东西很少。

那个时候,我会经常找小星推荐书,或者问他某本知名小说,他经常会开玩笑地说,这本书啊,这本书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你要看吗?

确实,大部分文学类的虚构书都可以用这句话概括。

这类书籍可以适当的阅读,但只能是调节口味的蔬菜水果。

要知道,文学仅仅是书籍海洋中很少的一部分,这类书因为读起来很精彩,所以我们经常读起来就放不下。

但是,如果只吃蔬菜水果的话,维生素是不缺了,但是会饿肚子啊,还是需要阅读一些其他书籍作为主食,比如像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等。

当你读到的书籍类型多了,内容丰富了,思维和认知就会逐渐打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大牛写的文章,都逻辑清晰,很有自己的见解,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做到那样。

经过一些努力,我的读书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大概是读研的时候,那段时间看了不少书,整体状态还是挺好的。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也是我想说的第三个错误,就是盲目跟风读书,不管这本书我是否需要,也不管我能不能读懂。

就是把书买过来正面刚。

记得那段时间,《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特别火,有很多大牛推荐,属于认知科学类的书,于是我也买了,很厚的一本。

然而,说句实话,到今天我也没读完。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太过于学术化,而且讲述的道理对于我来说比较难懂,导致当时的我耽搁了很长时间,一度读书读不下去。

《思考,快与慢》是本好书,后来我通过听讲书拆解的方式,吸收了这本书的大部分精华内容,给我的体验也非常舒适,不再有拼命啃书啃不动的头疼感了。

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刚开始阅读,一定要选取对自己有直接帮助,或者感兴趣的领域,也就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阅读”,这个我们后续会专门用一篇文章说。

还有一些商业类的书籍,怎么创业啊,怎么管理自己的公司,受到一些商业大佬的推荐,这些书往往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刚刚毕业的学生,这些书简直就是增加我的心理负担啊,谁给我个公司让我管啊,我自己还没搞清楚怎么工作就先去搞商业逻辑,实在是不切合实际。

相比读书来说,选书也确实是一项技术活,一本有用的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自己提起读书的兴趣。

不知不觉中又写了快两千字,下次,我们来说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四类书籍,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实用。

下次见。

(0)

相关推荐